嘉宾点评
徐阡寒老师点评:
非常押韵,基本七个字一句到底,适合谱曲,但是不适合旋律的拓展,有些句子不太恰当,如“非分之想偶升华”,“也想把人踩脚下”等或词语搭配不当,或缺少文学美。
牟善爽老师点评:
这首词很巧,巧在用出其不意的手法既夸了爸妈也夸了自己,顺便还教育了别人。读前两句的时候开始担心说过的“老干”的问题。结果峰回路转,一句如烟往事风卷走,才懂啥叫浪淘沙,一下把我拉了回来。也想把人踩脚下,这句有点过了,因为后面跟着坦坦荡荡走天涯。想把人踩脚下,那是小人,与坦坦荡荡不搭。建议找一个合适的词汇替代。
10. 大哥回家
作词:周良国
为省两毛车费钱,你走路回家,
二十多公里的山路算个啥。
读县中学的大哥不觉苦,
就盼周末相聚弟妹爸和妈。
一锅清水粥,一笼包谷粑,
一家人香甜得唏哩哗啦。
为省一双胶鞋钱,你赤脚回家,
踢破脚的时候总说不管它。
风雪路上的大哥不觉苦,
就盼全家热热闹闹拉拉话。
一双破胶鞋,补了很多疤,
三兄妹先后穿上小脚丫。
星移斗转,世事造化,
当上军官的大哥极少回家。
常回家的大嫂与侄儿,
总让父母乐得笑开了花。
时不时又唠叨:
那些年没鞋穿的娃!
天有不测,雷雨交加,
指挥抢险的大哥突然回家。
骨灰盒上红旗与勋章,
触目惊心令人声泪俱下。
受重伤的大哥临终请求:
送我回家看看爸妈!
大哥回家,
大哥回家,
大哥回家……
名家点评
王晓岭老师点评:
前面铺垫多了。
嘉宾点评
徐阡寒老师点评:
故事有了,素材有了,就待如何提炼了!叙事多,抒情少,弱化了感人的部分,感动自己还要感动别人哦。如何删繁就简?如何让语境统一?一下“让父母乐得笑开了花”,一下“触目惊心令人声泪俱下”……让作曲老师不太好办。
牟善爽老师点评:
读这首词时,心情挺沉重的。兄弟情,是亲情里最难表达的情感之一。而这首词,虽然一直在叙事,却把兄弟情表达的精准到位。回忆起大哥为三兄妹受的苦,回忆起大哥在的日子里一家人虽然清贫却其乐融融,最后回忆起大哥为了国家牺牲时临终想要见爸妈。整首词感人且丝毫看不见雕琢的痕迹。题目也非常喜欢,“大哥回家”四个字表达了兄弟间浓浓的情谊,贯穿歌词的始终。如果有合适的舞台剧或者电视剧,建议再深挖一下。最后,一双破胶鞋,补了很多疤,三兄妹先后“穿上”小脚丫。建议三兄妹先后“放进”小脚丫。
11. 家的幸福圆
作词:马小波
低头的脚步,走过门前的老树,
像一片叶,飘向远方,回首又添几分挂牵。
窗前小饭桌上,还留有你的温度,
金色霞光,装进行囊,一片片温暖。
家是一扇门,门里等着门外人,
想说的话,写过几行,只说都好藏下思念。
家是一条小河,梦中静静地流淌,
一份离愁,都付河水,一点点流远。
妈妈守候着那盏灯,
温暖的光,慢慢连起远行的孤单。
爸爸的酒杯斟满月光,
我在这方,静静地望着月亮的脸。
回望离家长长的路,
是一根牵着风筝的线。
飘泊的前方,
是家人欢聚的笑脸。
在心中刻下,家的幸福圆心,
一步步,画好家的幸福圆。
名家点评
王晓岭老师点评:
第11首语言不错,内容不够集中。可参考《这世界有那么多人》的写法,看似凌散,实则集中。
征宇老师点评:
第11首又跑题了,整个语言感觉有点散,缺少韵律感、音乐性,我估计一般的作曲家看到这种词不会有兴趣去谱的,整个词自身缺少内在的韵律。
我们写歌词,不要总是试图用自己的文字,把一切都说的那么满、那么清楚,其实要考虑到歌曲是一个整体,要留给作曲家、听众一定的空间,去发挥他们的想象,我们自己听歌也有这种体会。
嘉宾点评
徐阡寒老师点评:
亲情满溢,有音乐流淌在其间,具有文学性和音乐性,看着舒服,音乐属于三段体,一般谱曲不太好写,在某些词句的使用上可以再斟酌推敲,比如前面出现“一片”,后面又有“一片片”,通篇下来“一”较多……前后不同部位应尽量避免撞词,还有如何围绕“幸福圆”,使意象更集中?
牟善爽老师点评:
歌词最大的特点就是具备特有的目的性——制作成为歌曲并广为传唱,我想这也是歌词作家为什么要创作歌词的根本原因。估计很少有人写出歌词之后,喜欢放在电脑里自我欣赏。在一首歌里,词和曲都非常重要。词、曲高度融合,也包括编、录、歌手演绎、后期制作等环节融为一体,才有可能决定一首歌的传唱度。而歌词创作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共鸣,这也是决定一首歌会有多少人喜欢的重要因素。这首词,说的一直是作者和作者自己家的事,虽然娓娓道来,但是缺少了共鸣。个人对歌词里有一句很有感觉:家是一扇门,门里人等着门外人。其实作者完全可以用这扇门来做文章,接着就写家门里和家门外的事儿。比如:门里的锅碗瓢盆,门外远行的人。门里爸妈的皱纹,门外想家的眼神。不建议再写家是一条小河,家是港湾,家是灯光等等。总之,歌词需要诗情画意,但更重要的是先把自己写进去。
12. 故乡的老梨树
作词:朱艳丽
总以为已经忘记,
偶尔又忽然想起。
他乡春天的梨花树,
复活了我的记忆。
最难忘也最痴迷,
依偎在奶奶怀里。
梨树下听着神话故事,
梨花香飘进梦里。
故乡的老梨树,
花落飘如雨。
多少童年的往事,
化作了云烟一缕缕。
亲爱的奶奶呀,
如今在哪里。
一瓣梨花一个你,
勾起我相思的泪滴。
名家点评
王晓岭老师点评:
梨树还是值得写的,可再具体丰满一些。这类题材的标高是《酒干淌卖无》,我们只能无限接近。
征宇老师点评:
第12首,我个人看法,今晚到目前为止我觉得是最够格、最符合标准的一首,也是比较好的、比较完整的,除了个别词句还可以调整,总的来说还是很不错的。
比如最后一句啊,勾起我相思的泪滴,这个“相思”显然不太准,可以叫思念嘛,相思一般都是用于恋人之间。还有第一段那个“复活”用的也不是很准确,“复活了记忆”,记忆并没有死吧,怎么谈得上复活呢?可以考虑更换一个词。
嘉宾点评
徐阡寒老师点评:
有关梨树梨花的歌也较多,不自觉地就把这首词和《梨花又开放》相比较,都是写亲情和怀念,一般已经有唱火的类似题材的很难再写过人家。像“总以为已经忘记”、“亲爱的奶奶呀,如今在哪里”这样的表述就一般化了,建议再深挖下和“奶奶”之间的故事,增加动作、细节和画面感。
牟善爽老师点评:
这是一首非常成熟的作品。真情流露,用词工整且精准,词中还自带着旋律。从创作手法上看,属于典型的“起承转合”。奶奶的爱在这首词里表达得很到位。童年的记忆就是依偎在奶奶怀里,听着神话故事睡去。一句胜于万句,干净利落。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用的是“神话”而不是“童话”,笔者用词的严谨性可见一斑。收尾一句“一瓣梨花一个你,勾起我相思的泪滴”。特别喜欢其中“一瓣梨花一个你”这句,表达的是思念的时候,到处都是奶奶的身影,且永远那么温暖。但因为最后一句至关重要,承载着整首词的分量,所以“勾起”和“相思”两个词汇建议再斟酌,不动也好。
13. 龙井之恋
--结婚十周年纪念日致妻子
作词:柴鹏宇
一个暖阳下的午后
沿着安民街慢慢地走
走到那个熟悉的路口
在井泉旁与你邂逅
你像梨花一样温柔
我想一直牵着你的手
琵岩山上记住了乡愁
海兰江畔折一支柳
漫步宁静的街头
龙门桥上再次回首
不知道要思念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