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同题词创
中国音乐文学学会
会员群
同题词创
起始时间:2016年3月16日
活动倡议:宋小明
活动顾问:王晓岭
活动小组:征宇 田然 段春芳 孙广山 刘柏洋 赵玉武
活动形式:邀请词曲作家 匿名点评
创办宗旨:搭建原创平台
发布词友新作
点评各抒已见
促进学习提高
同题词创 第69期 2022第6期
??主题
那些以为忘记却未忘记的。
限定词: 亲情
??题解
人生就像电影,沉淀的光影都有艺术味道。
??要求
①题目自拟,力求出新,风格不限。
②文责自负,禁止抄袭。
③跑题勿投,跑题不评。
④每人限投一首。
⑤投稿的词勿发群里。
⑥截稿后不再收词。
⑦投稿仅限中国音乐文学群成员。
??截稿时间 6月1日~5日24:00
??点评时间 6月19日19:30(周日)
??点评嘉宾 徐阡寒 牟善爽
??本期主持 段春芳
??主持小组 征宇 段春芳 孙广山 刘柏洋 赵玉武
??贴心提醒
每期“同题词创”活动涌现出的优秀作品,均有中国音协核心期刊【词刊】等择优选用,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
??注:本活动均匿名点评,大家交流切磋,只对作品不对人,听取真实意见,提高作品质量。
给你更多精彩
想你关注我(* ̄? ̄*)
歌
?那些以为忘记
却未忘记的
词
1. 总是忘不了
(表演唱)
作词:王继祥
男:
我叫刘大砲
女:
我叫李小乔
合:
我们俩个念初中
处得非常好
想起当年事
现在还想笑
已经过去几十年
总是忘不了。
女:
他绰号“淘气包”
我绰号“小辣椒"
他的学习差
我的学习好
他不想吃“鸭蛋″
考试照我抄
有一次点太背
老师知道了
狠狠挨了一顿撸
他沒敢滋拉毛
男:
我心里一琢磨
谜底猜着了
准是她小辣椒
打我的小报告
为了报复她
我就用损招
捉了一只癞蛤蟆
偷塞她书包
还在板凳上栓住她辫梢
女:
我去掏书包
“妈呀"吓一跳
冷不丁一站起
差点摔一跤
疼得我又哭又喊
大骂“臭淘包″
从此后桌上划界
我俩算绝交
直到毕业前
我俩才和好
合:
今天我们俩
都已退休了
儿孙绕膝吃穿不愁
赶上了好世道
想起当年事
现在还想笑
已经过去几十年
总是忘不了
要问为什么
不说猜得到
几十年我俩始终
一锅搅马勺
名家点评
王晓岭老师点评:
形式和风格像50年前的写法,现在这么写的不多了。
赵小源老师点评:
单单从歌词看,语言、形象、情节,甚至一些戏剧冲突,都设置的挺好很丰富,一看这个作者就是会写这种东西,但是我想说这个东西太旧了,这是我小时候还用尿不湿那个年代很流行的表演唱,这都是老黄历了。给人感觉就是不管你写的好与不好,感觉你是穿着LV、穿着阿玛尼、底下裹着脚,你穿着皮尔卡丹、背后梳着长辫子,太不搭了。这是上个世纪的事了,太陈旧了,所以没法儿评,你本身会写,好不好都没有意义。
我补充一下,我绝对没有歧视几十年前表演唱的意思,只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产物,比如说,我给你们举个例子,你们肯定都听过《十送红军》或者《绣金匾》对吧?那个年代很多歌曲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旋律就一段,歌词有十段八段来回重复。说一大堆事,你说有错吗?没任何错,可是年代不同了,现在还有人按那个格式去写吗?所以我说的是这个意思。
征宇老师点评:
第一首,不是一般歌曲的歌词,写的叫表演唱,语言也挺生动,有故事,带有一定的叙事性,挺好啊。但是,有一个问题我想提出来,就是他可能忽略了我们这个题叫“以为忘记却未忘记的”,这篇我就看到好像始终就没忘了,因为他们就是夫妻,所以,这是一点不足。
我同意这种风格确实是写的老点儿,像老同志写的,而且肯定是东北的,我以前在一篇文章中写过,有些歌词作者喜欢用当地的方言,特别热衷于这个,但是这个就有一定的局限,作为歌曲创作也不是完全不可以,还是要根据具体的内容来决定这种语言方式。
嘉宾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