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活泼、有趣、有年代感,特别是结尾很圆满,适合在同学会、老年大学表演。
牟善爽老师点评:
这首词挺有意思的。首先的感觉是真实。从同学情落到了返璞归真的亲情,也符合同题词创的主题。通篇没有太多的华丽辞藻,就像听了一段从初中男女同学吵吵闹闹,一直到最后“几十年一锅搅马勺”,成为一家人且儿孙绕膝的故事,很平淡,又很幸福。其实经历过的人都知道,当年这样从同学关系最终走到一起的不在少数,所以受众人群和共鸣都有了,我读词的时候也身在其中。同时,作品逻辑思维清晰,画面和情节生动,特别是最后的一转既让人觉得意外又在情理之中,加上表演唱的地方特色鲜明,富有群众性,如果编排好了,应该是不错的作品。
2. 雨中情
作词:马玉章
大雨磅礴朦胧了站台
是谁难舍难分满眼泪花
油纸伞下一对年轻的人儿
无情的汽笛声带走了心爱的他
大雨呀大雨呀
为何不能把爱人留下
汽笛呀汽笛呀
为何让相爱的人远走天涯
呜呜,一生相思青丝变白发
呜呜,斑驳岁月成了永远的牵挂
又是雨天等你在站台
是谁欢喜留下幸福泪花
花甲的老人重逢在油纸伞下
激动的心情绯红了沧桑脸颊
大雨呀大雨呀
抚平昔日的心中伤疤
汽笛呀汽笛呀
快把心爱的人儿平安送达
喔喔,团团圆圆共守幸福家
喔喔,我们举杯同庆强盛的大中华
(创作的灵感:根据新婚不久青年人,离开家乡去了台湾,几十年后,两岸三通,再见面时已经是花甲老人,一生相守,一生眷恋的故事创作的。)
名家点评
王晓岭老师点评:
改革开放初期有一首《站台》,可以看看是怎么写的。
赵小源老师点评:
一对情人也好,恋人也好,年轻夫妻也好,因为历史、因为大海的阻隔被分隔开,然后早晚相忘,以后又各自找到新的幸福、新的爱情、新的生活,这是常态,这是正常的人。如果几十年相思不相忘,那是鬼,那是变态。几十年以后,历史的变迁,两个人又因为某种原因重逢了,这时候突然想起几十年前他们的新婚之夜,他们的离别,他们如何如何,那种旧情重新被唤起,这样写符合人性又符合常态。
我的意思就是说,写东西先不管文笔文采,写东西得说人话,就是不要假设一个故事、一个情形,事先就人为地拔高好了主题,然后去往里套。现在的人还有七年之痒呢,还稍微有钱就变坏呢,三妻四妾的、包二奶的,这几十年也不相忘,怎么可能,不符合人之常情。该各自生活,日后重逢又唤起之前产生的细节情节,才真正催人泪下,才感人。
征宇老师点评:
第二首,两位点评嘉宾的意见我都同意,说的都很有道理,因为这首作品的叙述角度、人称角度的问题,弄的有点乱了。另外,我还是想提一点,没有体现出“以为忘记却未忘记”这个主题,所以我就期待着有一首能够很完整的表现出这么一段感情,那就有意思了。
春芳这个题出的没问题,我觉得挺好,就是稍微拐了一个弯儿,如果连这个都理解不了,那不能说题难,只能说咱们作者没有太动脑子,其实生活当中这种事也是很多的。
嘉宾点评
徐阡寒老师点评:
歌词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写他人的故事,如果不看后面的创作灵感,似乎有点让人不明所以,难以引起人的共鸣,如能化“我”入词,以这对新婚不久的青年人一方的身份来代入,紧紧围绕一个“情”字来写,最后结尾不要写那么大,或是把融进家国写的更巧妙,会更加感人。
牟善爽老师点评:
记得以前也愿意写一些古体诗,比如七律、七绝、五绝等等。当时,很多人写一首七言绝句,短短28个字,注解有若干条、几百字,而且专门找鲜为人知的事例引经据典,或者专门找生僻字和词汇展示自己的博学,却恰恰忽略了自己本意是在写诗给大家读,而写出来的诗也期待能够流传下去。在这里,之所以这样说,就是这首词本身叙事和用词都没有问题。当然,如果不看括弧里的创作灵感,还是感觉最后两句表达有些突兀和老干。歌词创作是由不得作者解释的,成为歌曲后更由不得解释,因为解释权在听众。建议作者走进两位老人内心深处去写,而不是站在第三人称的角度去表达。哪怕是抓住两位老人重逢瞬间的心里状态去描写,也会很打动人。
3. 你的小房间
作词:李旭生
被涂鸦过的墙面,
还能看见模糊的图案。
仿佛你的天真还未走远,
仿佛你的欢笑还在身边,
留下你的涂鸦吧,
记住你快乐的童年。
标身高的横线,
那是一段光阴的追赶。
就像你的足迹一目了然,
就像你的行程带走视线,
体会你的成长吧,
触碰我心底的柔软。
终于明白什么是时间,
该忘记的却湿了双眼。
妈妈已经不留长发,
爸爸也已微驼了双肩。
幸福其实很简单,
走的再远莫忘了你的小房间。
名家点评
王晓岭老师点评:
写的很真实,也挺有意思,但这类歌词的出路似不大。
赵小源老师点评:
命题作文,一个题目出来以后,必须得千思万想才能扣题,一不留神就跑题,这样的题目就是好题目。如果出一个题目,人人都扣特准,根本不用费劲,这题出的就意思不大的,所以我觉得题目出的很好,但是前面这几句小词有点儿偏,就是没审题,没看题,没整明白。
征宇老师点评:
第三首是写一个母亲在自己长大了的儿女房间里触发了一种情感,挺好,但是,还是存在前面我说的那个问题,没扣题,尽管这个作品本身写的很好,相对前面三首来看这首还真是挺不错的,但是唯独这点有点遗憾。
嘉宾点评
徐阡寒老师点评:
小房间只有涂鸦和标身高的横线,好像可回忆的东西太少了一点,这应该是对一个已经长大了的孩子说的话,如果放在某个音乐剧里,这样写未尝不可,天下的父母其实都是相似的,感慨都是一样的,时间太快,孩子长大,父母已老,同样的情感如何用更艺术的一般人写不出的语句来表达,需要考量作者的文字功底。
牟善爽老师点评:
这首词细节捕捉得好,比如小房间里儿时涂鸦过的墙面,标身高的横线。但是这首词里表达的“你”、“我”和“妈妈、爸爸”的逻辑关系,个人理解了半天。后来明白了,这是一首妈妈或者爸爸写给孩子的歌词,看笔触,更像是妈妈。这首词难能可贵的是把自己的情感写进去了,但是没有从自己的歌词中跳出来,站在第三方也就是读者的角度,对歌词进行深度打磨。还有就是有些句子写满了,加上反而会有些乱。比如:留下你的涂鸦吧,记住你快乐的童年。体会你的成长吧,触碰我心底的柔软。再就是遣词造句以及炼字的精准度。比如:“该忘记的却湿了双眼”。最后两句又跳转到安慰孩子:幸福其实很简单,走的再远莫忘了你的小房间。其实这两句本来很好,可是放在“妈妈已经不留长发,爸爸也已微驼了双肩。”后面,就显得突兀了。心情可以复杂,手法可以多变,逻辑不能混乱。建议好好调整,这类词还真的不多见,期待成品。
4. 后娘
作词:雨春
恨也恨你,
爱也爱你,
母亲生我撒手去,
你就把我抱怀里。
怨也怨你,
怜也怜你,
没生半个儿和女,
天命守寡回乡居。
总以为早把你忘记,
睹物生情猛然间又想起,
童年的恩怨与悲喜,
是对是错一直不清晰。
如今我也当了后娘,
终于明白你天大的委屈,
千万里也要接回你,
共享天伦儿孙同绕膝。
名家点评
王晓岭老师点评:
后娘不如奶娘好写
征宇老师点评:
第四首,终于没让我盼太长时间,总算盼来一个以为把这后娘忘了,没想到还是没忘,最后自己也成了后娘。咱先不说怎样,起码这个切了题,这是到目前为止看到的第一个。总的来说这首基本还可以,但是我也同意大家的意见,这个稍微有点敏感了。后娘不能在歌曲里边,不像写小说,你能够很详细的讲讲前因后果,歌曲是高度概括的东西,所以说还是要斟酌一下。
另外,后面你没必要“我也成了后娘”,前面那样写其实挺好,你就是你,不用变成后娘,我也成了娘就行了,虽然我是后娘养大的,但是也同样倾注了很深的感情,这是一种感恩啊,也挺好嘛,也挺感人嘛,干嘛非得让我也成了后娘。
嘉宾点评
徐阡寒老师点评:
写“亲娘“的歌词很多,写“后娘”的歌词确实不多见!作者是想表达这个后娘的善良吧,而且写的是人家的后娘?虽然跟后娘的恩怨都写清楚了,但总觉得不亲!特别是结尾一段,就问谁愿意当后娘?这歌写起来谁唱?
牟善爽老师点评:
这首词还是很工整的。其实后娘在一段历史时期里不算小众,原因也是复杂的。但这首词从立意上讲,偏于小众了。为什么生母离去,后娘就到位,还没有再生儿女?还有就是读到最后,难理解的是:怎么最后自己也当了后娘,这也有点儿太巧了吧,唉,命运啊……
5. 浓浓的父爱
作词:张笑辉
小时候觉得爸爸你好乖
经常破闷儿让儿猜
最爱吃的麻花儿时常出去买
最爱看的星星骑你肩上帮我摘
上学后觉得爸爸你好坏
同学打我你说活该
摘邻居家请杏拎衣领往回拽
考试不及格屁股免不得挨顿拍
爸爸呀!
长大后儿参加工作常在外
隔几天你就问啥时能回来
回来后大鱼大肉往家里买
走时吃的用的都往包里塞
爸爸呀!
小时候你给儿是温柔的爱
挂在了脸上很容易露出来
上学时你对儿是深沉的爱
隐藏在心里促使儿早成才
如今你满脸都是慈祥的爱
饱含着期盼儿心里全明白
看见你没了脾气更加地和蔼
一天天变老心如刀绞泪流满腮
名家点评
王晓岭老师点评:
段落有些多了。
征宇老师点评:
第五首写父亲,我觉得他可能是感受太深吧,具体的细节有点太多,有点长了,就导致整个有点啰嗦,没有经过太精心精细的筛选。总的来说歌曲还是要以抒情为主,可是这首词真正该抒情该下力气的地方,又稍微薄弱了点,这是我对这首歌词总体的一种感觉。另外,也是和前边一样存在的问题,没有涉及到“以为忘了……”这个主题。
嘉宾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