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2、 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
3、 不是某人使我烦恼,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
4、 不要刻意去曲解别人的善意,你应当往好的地方想。
5、 常以为别人在注意你,或希望别人注意你的人,会生活的比较烦恼。
6、 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7、 吃了就一定要拉,人一定要学会随缘放下,否则就会 便秘。
8、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9、 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10、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11、 当你明天开始生活的时候,有人跟你争执,你就让他赢,这个赢跟输,都只是文字的观念罢了。当你让对方赢,你并没有损失什么。所谓的赢,他有赢到什么?得到什么?所谓的输,你又输到什么?失去什么?
12、 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
13、 恶口永远不要出自于我们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坏,有多恶。你愈骂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你要想,他就是你的善知识。
14、 孩子,你仍然很棒----积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15、 別怕,你肯定能行---鼓励是孩子的最大的精神支柱!
16、 不要随便地怀疑別人---帮助孩子消除对他人的猜疑心。
17、 诚实是做人的第一美德---培养孩子高尚的品行。
18、 跌倒了,要自己爬起来---不要让孩子过度依赖父母。
19、 凡事都要冷静,不能急躁---帮助孩子改变急躁的情绪。
20、 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莫让孩子妄自尊大。
21、 拿出男子汉的勇气,闯过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22、 看轻别人很容易,要摆平自己却很困难。
23、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24、 你不必和因果争吵,因果从来就不会误人。你也不必和命运争吵,命运它是最公平的审判官。
25、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26、 如果你准备结婚的话,告诉你一句非常重要的哲学名言,你一定要忍耐包容对方的缺点,世界上没有绝对幸福圆满的婚姻,幸福只是来自于无限的容忍与互相尊重。
27、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28、 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29、 把美德,善行传给你的孩子们,而不是留下财富,只有这样才能给他们带来幸福——这是我的经验之谈. ——(德)贝多芬《贝多芬语言》
30、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奥斯特洛夫斯基
31、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郭小川
32、 发然后禁,则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礼记•学记》
33、 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已经就受到教育了. ——(法)卢梭《爱弥儿》
34、 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黑格尔
35、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吉鸿昌
36、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
37、 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
38、 人的理性粉碎了迷信,而人的感情也将摧毁利己主义。——海涅
39、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礼记•学记》
40、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吴玉章
41、 不去尝试把学生引入某一领域或者感到这件事有困难的时候就过早地放弃它,那就等于承认,学生只要是在学校里,就无论如何不能在这些领域中得到发展。──[英]P•赫斯特:《教育的逻辑》
42、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告子下》
43、 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巴尔扎克
44、 我相信,不论孩子将来从事哪一种事业,都应当从小做起.真不知道有多少父母能够认识到他们给予孩子们的所谓"教育",只会迫使子女陷于平庸,剥夺他们创造美好事物的任何机会. ——(美)《邓肯自传》
45、 无私是稀有的道德,因为从它身上是无利可图的。——布莱希特
46、 心地善良的人首要的一点就是爱人.他对共同事业的忠诚来源于这种对人的热爱.我们认为培养热爱人的感情和关心人的强烈意向是苏维埃学校最重要,最崇高的任务之一.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
47、 我们要提出两条教育的诫律,一,"不要教过多的学科";二,"凡是你所教的东西,要教得透彻". ——(英)罗素《教育目的》
48、 学习达到透彻领悟的材料,特别是达到概括性领悟或理解程度的材料,会变成个人的个性结构的一个持久的部分。或者如果教师们很理解有关的基本心理学原理,那么,所有学校的学习就可能具有这种性质。──[美]莫•L•比格:《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
49、 人性的发展,在孤独和隔绝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儿童集体的内容丰富而形成多样的生活中才有可能;集体生活要具有应有的思想方向性,而同时也要反映出学生的动因,愿望和意向. ——(前苏联)赞科夫《教学与发展》

征集活动咨询微信:zhengjicom; 设计交流QQ群:46372307; 文案交流QQ群:677747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