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成分赘余,删去“的实验”。
(6)谓语赘余
例句:(2014江西高考)虽然有国家资源做支撑,但面临重重困难,国有企业能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确实可说堪称不易。
分析:成分赘余,“堪称”解释为“可以称作;称得上”,与“可说”重复。
(7)宾语赘余
例句:(2015·浙江高考)据说当年徽州男人大多出外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为了安全,徽州的古村落老宅子大多为高墙深院、重门窄窗的建筑。
分析:“妇孺”中的“孺”指小孩子,与“孩童”重复赘余,应删掉“及孩童”。
(8)附加成分赘余
例句:(2014·江西高考)虽然有国家资源作支撑,但面临重重困难,国有企业能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确实可说堪称不易。
分析:“堪”具有“可,能”的意思,“堪称”与“可说”语义重复,应删掉“可说”。
(9)数字相关赘余
例句:(2017·天津高考)随着厂商陆续推出新车型,消费者又再次将目光聚焦到新能源车上,不少新能源车的增长在15%到30%左右。
分析:“15%到30%”本身就是约数,后面不能再加“左右”。
4. 结构混乱
(1)句式杂糅
例句:(2019·浙江高考)当人体免疫力大幅受损的情况下,“超级真菌”会乘虚而入,使病情雪上加霜,加速病人死亡,因此它被贴上了“高致死率”的标签,使人闻之色变。
分析:句式杂糅,“当……时”和“在……情况下”杂糅,可将“的情况下”改为“时”或将“当”改为“在”。
(2)中途易辙(暗换主语)
例句:(2019·天津高考)全球2 000多位科学家经过跨国的联合攻关和数年的不懈努力,人类史上首张清晰的超级黑洞照片终于在今年面世,引起广泛关注。
分析:“全球2 000多位科学家经过……,人类史上首张……”结构混乱,前一句的主语是“科学家”,“经过……”是介宾短语,在句中作状语,由此可见句子中没有谓语,这一句还没有说完,下一句就另起话头,以“照片”为主语,属于结构混乱中的中途易辙。
(3)藕断丝连
例句:(2018·天津高考)尤瓦尔·赫拉利写作了《人类简史》一经上市就登上了以色列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蝉联榜首长达100周,30多个国家争相购买版权。
分析:藕断丝连。“尤瓦尔·赫拉利写作了《人类简史》”的主语是“尤瓦尔·赫拉利”,“一经上市……长达100周”的主语是“《人类简史》”。可以修改为“尤瓦尔·赫拉利写作的《人类简史》,一经上市……”。
5. 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句:(2017·山东高考)这位前方记者采访到的专家表示,C919的试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大型商用飞机的研制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分析:句中“这位”指代不明。可以指代“前方记者”,也可以指代“专家”。可将“这位”移至“专家”前。
(2)停顿不明
例句:(2012·山东高考)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财务大臣“口无遮拦”、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预日元具体汇率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
分析:停顿位置不明,造成表意不明。“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财务大臣……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这种停顿的意思是财务大臣的行为极不负责任,日本在野党对此强烈指责;“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这种停顿的意思是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的行为极不负责任。
(3)多义词造成歧义
例句:这个粮店的大米保管没有问题。
分析:“保管”既可以理解为名词,指仓库粮店的保藏和管理工作;也可以理解成动词,作“完全有把握,担保”解释
(4)多音词造成歧义
例句:这个人好说话。
分析:“好”可读成hǎo,也可读成hào,读音不同,表意不同
6. 不合逻辑
(1)并列不当
例句:(2015·天津高考)“五大道历史体验馆”项目以五大道历史为背景,以洋楼文化为主线,结合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历史物品、历史人物,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当年的洋楼生活。
分析:不合逻辑,“历史图片”“历史物品”都是“历史资料”,三者并列不当。
(2)否定不当
例句:(2014·浙江高考)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
分析:否定失当,“提防不被念歪”应去掉“不”。
(3)数量词使用不当
例句:这些车辆的日交通违法率曾高达10%,但自今年上半年大力开展“礼让斑马线”活动以后,其违法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5倍。
分析:不合逻辑。“下降了0.5倍”错,下降不能用倍数。
(4)自相矛盾
例句:(2015·湖北高考)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
分析:不合逻辑,既然“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明显与前文语境矛盾,应改为“选择后者”。
(5)不符合事实
例句:(2016·山东高考)该型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优势明显;在商载、航程、航速等方面也极具竞争力。
分析:不符合事实,运营成本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怎么会“优势明显”?
【易错易混】
常见的句式杂糅:
1. 本着……为原则(本着……的原则;以……为原则)
2. 是为了……为目的(是为了……;以……为目的)
3. 对于……问题上(对于……问题;在……问题上)
4. 由于……下(由于……下;在……下)
5. 原因是……造成的(原因是……;是由……造成的)
6. 经过……下(经过……;在……下)
7. 借口……为名(借口是……;以……为名)
8. 因为……的原因(因为……;是……的原因)
9. 靠的是……取得的(靠的是……;是靠……取得的)
10. 大多以……为主(大多是……为主;以……为主)
11. 成分是……配置而成的(成分是……;是由……配置而成的)
12. 是由于……的结果(是由于……;是……的结果)
13. 听到……噩耗传来(听到……噩耗;……噩耗传来)
14. 打着……为幌子(以……为幌子;打着……的幌子)
15. 被……束缚下(被……束缚;在……束缚下)
16. 有……组成(有……;由……组成)
17. 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
18. 围绕以……为中心(围绕……;以……为中心)
19. 是由于……决定的(是由于……;是由……决定的)
20. 根据……显示(根据……;……显示)
【课堂总结】
常见语病判断标志
检查标志 | 可能存在的语病 |
1. 并列成分 | (1)能否并列(概念间的交叉包含关系) |
(2)能否都与前后成分搭配 | |
2. 代词 | (1)是否指代不明 |
(2)是否滥用代词造成赘余 | |
3. 双面词 | 一面对两面 |
4. 否定词 | 否定失当 |
5. 数量词 | (1)搭配不当 |
(2)重复赘余 | |
(3)不合逻辑 | |
6. 时态词 | (1)重复赘余 |
(2)语序不当 | |
(3)搭配不当 | |
7. 较长的修饰性结构 | (1)语序不当 |
(2)缺少中心语 | |
8. 介词 | (1)缺主语 |
(2)杂糅 | |
(3)搭配不当 | |
二、4种方法判断语病
(一)紧缩法。常用的语法分析方法。先把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和补语)都去掉,离紧缩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的搭配有无问题,修饰语的内部是否存在语序问题。例如:
今天的青年担负着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青年担负着建设成为强国”。从这个主干可以看出这个句子的结构不完整,缺少宾语中心语“重任”。
紧缩法也适于检查句子成分是否搭配得当。例如:
老红军向我们讲述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勇往直前的一曲壮歌。
紧缩以后,全句成为“老红军向我们讲述了……一曲壮歌。”这样我们可清楚地看到“讲述”与“一曲壮歌”搭配不当。
紧缩法运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紧缩时,为了避免在否定句中去掉否定词而出现与原意相反的情况,应把否定词保留在主干里。
②紧缩时,必须保持原格式的基本结构不变。如果砍掉了修饰成分以外的词语,就会破坏原句的结构。
(二)类比法。对句子的毛病拿不准时,按照原句格式仿造一些浅近的、容易把握的句子加以比较,就能比较清楚地看到语病所在。例如:
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
原句结构较复杂,先压缩化简为“这值得他们的重视”,再比照它的结构造句:“这值得他们的学习”“这值得我们的参观”,这三个句子和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原句要将“教师的重视”中的“的”删去。
(三)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再作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加以修改。例如: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国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这个句子第一部分中的“不管……都极端不利”显然不合习惯,正确的说法是“不管……多么不利”“尽管……非常不利”。
(四)逻辑分析法。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逻辑意义分析法要从概念、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得当,从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方面考虑是否合适。例如:
①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
②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艰苦环境中磨炼成才的。
第一句“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应改为“制造伪劣产品”或“仿造名牌产品”。第二句用了“凡是……都”这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了,应将“凡是”改为“大多”,后边删去“都”字。
17标志快速辨语病
(一)出现了并列的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
1.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搭配不当,“事件”不可以“批评教育”)
2.我们家乡美丽而富饶,这里土地肥沃,特别适宜种果树、棉花、甘庶,此外,还适宜栽种梨树和枣树。(分类不当,“梨树和枣树”都是“果树”)
3.全厂职工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语序不当,应为“听取和讨论”,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4.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余元。(语意不明,是“经济损失和诉讼费”计“三千余元”还是单“诉讼费”“三千余元”)
(二)出现了多重定语和多重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
1.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应将“有效的”调至“方法”前)
2.昨天,许多代表热情地在休息室里同他交谈。(应将“热情地”调至“同他交谈”前)
3.这期培训班是全国职工教育委员会和国家经委联合于今年五月底举办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二百多名职工代表参加了这次培训。(“联合”应调至“举办”前,让位于时间状语)
(三)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
1.三个学校的学生会干部在教导处开会,研究本学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问题。(表意不明,是“三个学校”还是“三个学生会干部”)
2.国产轿车的价格低,适于百姓接受,像“都市贝贝”市场统一售价才6.08万元,“英格尔”是6.88万元,新款“桑塔纳”也不过十几万元左右。(重复,“十几万元”本为约数,不可以再用“左右”)
3.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端正党风、增强党的凝聚力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语序不当,“一种”应在“行之有效”之前)
4.华能集团三电厂今年对锅炉设备进行了改造,吨煤发电量增加了1.5倍,煤消耗量域少了1.2倍。(用词不当,“减少”不可以用倍数)
5.中国第一个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建成后,国内外同行对其先进的功能大加赞赏,先后有二万三千多人次前来参观。(用词不当,“人次”是复量词,不可以做主语)
6.早晨五六点钟,通往机场的街道两旁便站满了数万名欢送人群。(用词不当,“人群”是集合名词)
(四)出现了介词,可能是搭配不当、结构混乱、主客体颠倒、主语残缺
1.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搭配不当,应为“从……中”)
2. 3月17日 ,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人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介词使用不当,应为“对”)
3.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主客体颠倒,应为“对青年人来说”、“对四十岁以上的人来说”)
4.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应删去“对于”)
(五)出现了关联词(连词),可能是搭配不当、残缺、语序不当
1.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为什么人的问题,就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关联词搭配不当,应为必要条件,用“只有……才”)
2.尽管你的礼品多么微薄,但在农民心上,却象千斤重的砝码。(关联词和副词搭配不当,此处应用确指的“这么”,“无论”和“不管”后应用不确指的“多么”)
3.他虽然是个农民,平常喜爱学习,识不少字,编秧歌也在行。(关联词残缺,应在“平常”前加“但是”)
4.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关联词位置不当,主语不一致,关联词应在主语之前,应将“不是”调至“质量”前)
5.如今“阿Q”一类的“字母词”已遍布汉字文化圈内,不但进入了教科书,而且活跃在各媒体上。(语序不当,出现了递进关系,程度重的应放在后面,应为“不但活跃在各媒体上,而且进入了教科书”)
6.用语不妥贴,造句不合文法,行文缺乏条理,拖沓冗长,就会把意思弄得含混晦涩,令人误解甚至费解。(语序不当,应为“费解甚至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