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解读中国营销密码

征集投稿量最高,参与度最广的征集网站,http://www.1zhengji.com/


9.中国式的新产品开发 中国市场有可能出现某些独特性的产品,如VCD、柜式空调等。

10.中国文化导向的品牌建立 因为中国市场的文化历史深厚,在中国建立品牌必须比在别的国家更加本土化。

在品牌管理中注入中国文化价值成为很重要的策略。例如,

● 国际品牌的取名策略中有一条中性原则,即名字无含义。在中国市场,更有效的策略却是学习中国老字号的取名,塑造有中国文化含义的好联想。

● 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建立品牌价值,也要重视中国文化的价值观才更有效。如麦氏咖啡在台湾以 “好东西要与好朋友分享”树立其品牌价值,达到了比在美国更好的效果。

  中国转型市场的营销特征 1.转型混合营销 中国惠普有限公司战略规划总监高建华曾正确比喻说,西方的营销是80%的科学加20%的艺术,而中国本土企业的营销则是20%的科学加80%的艺术。
 
  “中国的企业很多还是处在‘艺术’经营阶段,也就是不像跨国公司那样,先把市场上非常具体的数据统计出来,而更多的是凭感觉”。

  感觉营销是中国本土企业的营销特色,他们首先追求“感觉对路”,虽然在转型市场中有其理由,但也有大的风险,中国商界的“大起大落”、“流星闪现”现象就是代价。

  值得强调的是,本土企业正在加紧学习,提升营销水平,混合之比例在变化之中,发展的方向是“科学”的比重不断上升,逐步向国际跨国公司的营销模式靠拢。一些优秀的企业(如海尔) 进步很快,已经表现出很强的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

2.推销主导 中国本土企业的相当大比例目前仍是推销导向,把推销当营销,以推销为目的,所以才有了没完没了的杀价战、促销战。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市场竞争的主旋律是价格竞争,尽管品牌这一非价格竞争优势被广为叫喊,但真正运作的并不多。

  相当多的企业面临市场中的生死危机,缺乏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只能走向无奈的短期营销,单纯地追求销售额。 状态较好的企业往往又没有危机感,囿于推销观念不能提升,或在管理层内无法突破固化了的推销导向理念和业绩体系。

3.策划多过策略 “策划”盛行是中国市场上特有的现象,许多本土企业有问题请策划,好像农民生病请土郎中,土郎中有时也可治好病甚至效果神奇,但多数是经验导向、非专业化。

  伴随的现象是,市场炒作多过市场研究, 或者多用单一营销手段(如广告轰炸)粗放执行而没有精细的整合营销运作。

  这种短期行为必然导致在竞争升级后走向失败,彩电降价战导致全行业亏损和2000年秋冬保暖内衣大战而落水等都是本土企业惨痛的教训。

4.缺乏专才 营销专业人才在中国转型市场中非常短缺,有实战经验的、在知名公司担任过市场部经理的人,在人才市场上非常抢手,其身价也越来越高。缺乏专才也正是中国企业营销水平不高的基本原因。在日益盛行的MBA教育中,迫切需要强化“营销MBA”教育。

5.小学水平 中国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营销水平相差悬殊,有的行业、有的企业营销专业提高很快、表现不俗。但就国际标准来看,中国的营销大面积还处于初级的阶段,或者是“小学阶段”。

起点低是多数企业的共同点,大量企业必须从基础ABC开始学习。

  总之,全球化营销的大趋势中,西方营销的理论方法具有普遍意义,对中国也不例外。只是因为中国的转型市场与西方成熟市场不可同日而语,那么我们的使命就是,实现国际营销理论方法与中国市场的适应性对接。这需要吃透西方理论方法又深入解读本土,实现西方营销理论方法的中国本土化创新
征集投稿量最高,参与度最广的征集网站,http://www.1zhengji.com/


      征集活动咨询微信:zhengjicom; 设计交流QQ群:46372307; 文案交流QQ群:677747123


声明:
1、一征集网所有征集信息均来自网络,征集信息仅供参考;建议投稿者在投稿之前主动联系征集活动主办方,以确定真实性和有效性,然后再参与!避免自己作品被盗用。
2、一征集网不代表任何征集活动主办单位,所有投稿作品不得提交给本站,由此造成的任何损失或纠纷与本站无关。
3、一征集网所有创作作品、征集信息均为本站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若有侵犯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本站将立即改正。若有任何不妥,请及时联系Email:303126138@qq.com。
4、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一征集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一征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抄袭侵权/违法违规行为,请发邮件至 Email:303126138@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标签:

上一篇:营销新论:选择媒介代理的秘密
下一篇:成功文案五步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