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治校:大通学堂,全称绍兴大通师范学堂,原址为古贡院。1905年9月,光复会领导人徐锡、陶成章等反清志士为培养军事干部在此创办大通学堂。1907年2月,秋瑾接任大通学堂督办(校长)之职,以学堂为基地,积极筹建“光复军”,谋划起义,直至7月13日被捕,她坚不吐供,仅书“秋风秋雨愁煞人”以对。
▲大通学堂
书圣王羲之、诗圣陆游、哲圣王守仁
画圣徐渭、教圣蔡元培、文圣鲁迅
王羲之,东晋大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善书法,兼擅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在书法史上,与钟繇并称“钟王”,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词与散文成就亦高,宋人刘克庄谓其词“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
▲沈园
王阳明原名王守仁,明代思想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浙江绍兴是王阳明出生、成长、归葬之地,也是阳明思想发端与成熟之地,更是阳明遗迹最多、遗存较完整之地,其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王守仁的学说思想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是王阳明心学的四句教法。
▲阳明洞天
徐渭,浙江绍兴府山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等,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书善行草,写过大量诗文,被誉为“有明一代才人”;能操琴,谙音律;爱戏曲,所著《南词叙录》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另有杂剧《四声猿》《歌代啸》及文集传世。
▲徐渭故居-青藤书屋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当时站在军阀混战的风口浪尖上,蔡元培抱着自我牺牲精神就任北大校长。为了改革北大,他除旧布新,锐意改革,以学术研究为本,设立研究所,创办学术刊物,鼓励师生学术争鸣、思想自由发展,推行教授治校;打破学科界限,推行学分制,促进文理两科的渗透与融合,开创了北大“学术自由”之风,为中国现代大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北京大学因此学术繁荣,人才辈出,影响全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基地。
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一生笔耕不辍,希望用笔改变国民精神。作为20世纪中国的主要作家,鲁迅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中国现代小说、白话小说和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之一。
///
以文史为笔
绘就绍兴的模样
……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就是设计大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