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日,全国上下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关于“国庆”,相信很多人都有一段难忘的故事,也许是有关名叫“国庆”或“建国”的亲朋好友的故事,也许是某一年的国庆节里发生的故事,也许是某一次国庆场面留下的深刻记忆。为此,本报与许昌新网联合开展了“神州钧窑杯”《我与“国庆”的故事》有奖征文活动。近日,此次征文评选结果揭晓,《1979年,我在军校过国庆节》、《那些与使命有关的日子》获一等奖,《我和我的祖国》等5篇作品获二等奖,《兴奋·自豪·激励》等8篇作品获三等奖。
此次征文活动,广大读者积极参与,踊跃投稿。稿件作者有退伍军人,有机关单位工作人员,有退休老干部,有农民,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自己与“国庆”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张伟宏的《1979年,我在军校过国庆节》,回忆了自己在1979年国庆节里包饺子、喝酒、赋诗填词的情景;张景想的《那些与使命有关的日子》,描述了作者在部队数次参加阅兵的经历,着重回忆了1999年国庆节在军校阅兵的情形,荡气回肠、振奋人心;郭登望的《一家三代人 成亲都在国庆节》,通过三代人的婚姻,体现了新中国不同时代人的价值取向以及婚姻观念;王琪的《从芭蕉扇到电风扇,再到空调》,通过纳凉工具的变化,从一个角度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生活水平飞跃发展的过程。
活动期间,晨报编辑部每天及时接收各种形式的征文稿件,分类整理,并认真阅读每篇来稿,从中挑选出优秀作品见报。有的作品题材重复,编辑从相同题材的作品中找出有代表性的,择优刊发。
投稿者不仅有许昌本地的,还有很多外地市及外省的。他们纷纷将自己的佳作通过电子信箱传送过来,为本次活动提供了大量可选稿件。在最后的评奖过程中,外省获奖稿件所占比例为1/3。
从7月下旬至10月底,晨报与许昌新网共收到征文稿件200余篇,晨报择优刊登了34篇,并从中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神州钧窑专门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倾情制作的3款钧瓷精品将被作为本次活动的奖品。11月5日上午,本报将举行颁奖仪式,请获奖者(名单见附录)届时领奖。
本次活动由中国钧瓷名窑——神州钧窑协办。神州钧窑位于禹州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