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碧桂园25周年标志设计比赛三甲解读

碧桂园25周年标志设计比赛三甲解读

 

    上周五,集团25周年标志设计及主题标语征集比赛评审会,暨“疯狂智酷”MAD#2 艺术、设计及品牌探索沙龙活动在总部最文艺的凤凰书吧举行。相信很多BGYer和智酷妹一样,被突变文艺逼格风的凤凰书吧圈粉了。

(30强展览一一垂挂进行公开鲜活出炉,智酷妹只能说:组委大大们,你们太!会!用!地!方!了!)

    据说,这次比赛征集作品30天,共收到155份设计作品,除来自全国各地的碧桂园员工,还收到了来自社会各界设计师和在校大学生的投稿。本次大赛特意邀请了专家评委及员工代表作为大赛评审团。智酷妹顺利混进当天的评审中,给各位不在现场的酷粉真实还原设计大赛的评审过程。

    评审一开始,三位老师就异常投入地查看和了解每一幅作品的创作理念和整体效果。一千个人眼中有一万种艺术作品,因此三位评委老师也不断地交换各自的意见。

    接着,三位评委各自取下了自己认为最佳的几幅作品,直接拿到评委区进行二次讨论。然后,继续激烈的讨论.......(智酷妹感觉被打通了艺术的任督二脉)

    经过激烈的评审,以下三幅作品成功获得本次设计大赛的一、二、三等奖(智酷妹闻到了饭局的味道)

 

  一等奖  

 

碧桂园25周年标志设计比赛三甲解读

 

参赛者/单位:胡孟

获奖理由:采用碧桂园凤凰LOGO标志的配色,视觉上更有延续性,将丝带和阳光作为元素,体现喜庆和阳光,LOGO标志整体造型简洁,对25的辨识度高,也便于延展应用。

 

  二等奖  

 

碧桂园25周年标志设计比赛三甲解读

 

参赛者/单位:戚宝崇

获奖理由:整体心形体现了企业的匠心筑造,由数颗红宝石作为基本元素,表达热情和祝福。

 

  三等奖  

 

碧桂园25周年标志设计比赛三甲解读

 

参赛者/单位:梁耀光

获奖理由:整体造型由凤凰LOGO标志简化演变,三种色彩叠加而成,显得年轻和活力。

 

    评选结束后,“疯狂智酷”MAD#2 艺术、设计及品牌探索沙龙活动正式开始!如此文艺范的沙龙活动,智酷妹也是第一次参与。来自正邦品牌顾问服务集团的陈丹董事长作为活动演讲嘉宾,带来了一份超过600页的艺术干货屁屁踢(请原谅智酷妹私藏屁屁踢任务失败,哭哭脸),风趣幽默的说起了当代艺术对社会和品牌的影响。演讲之后,三位嘉宾老师也和现场观众互动了起来,聊起了关于艺术、设计和品牌的那些事儿。

 

为了照顾广大没办法到达现场参加活动的酷粉,小编先节选部分交流实录满足下宝宝们的好奇心:

 

Q1: 目前国内设计抄袭、学习西方的比例还比较高,国内设计师该如何发扬中国自己的设计和美学方面的东西?

 

磨炼:首先,我想从出发点分析很多人抄袭的原因——比如别人都做了,但是自己没办法做,所以选择抄袭,或者想做一个特别夺眼球的设计,对自己设计水平不自信等等。有个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拿生活中常见的杯子或者椅子举例来说,它们存在已经有很久了,一个新杯子或者一把新椅子出现,一定是它的设计师对它有了别人没有的感受,他把这种意境和心得让别人感受到了,就能体现设计的原创性和认知性。一旦设计作品可以将它的感动性和认知性传递给普通老百姓,就不存在抄袭的问题了。

 

陈珈:我本人是一个艺术家和品牌设计师,我会跟学生说,要掌握一手素材,这些素材是别人没有的,无论你是通过拍摄还是写作获得,这可以让你保证独特性,在搜集的时候就把想法和出手捆绑在一起。很多公司会有一些相对成熟的产业链,但是回到设计师个人的工作方式上,这是一种可以培育个人观察视角和一步一个脚印走出去的工作方法。

 

陈丹:很多标志都是至简型的东西,由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构成,这就很容易创意撞车,看到一些相近的东西是正常的。

 

Q2: 抄袭、联想、借鉴怎么界定?

 

陈珈:当别人指责你抄袭时,其实就表现出一种竞争,潜台词是你侵犯了他的权利。用专利的手法保护自己是好事情,但是人类文明是共享性的。当你不断创作新作品的时候,可能已经把别人远远甩在身后了。所以不用担心抄袭,关键在于个体的创造能力。大环境无法改变,做好个体就是最好的状态。

 

磨炼:有人去抄袭你,或者你去借鉴别人,其实从正能量的角度去看,叫“英雄所见略同”,大家会反感是因为涉及到价值和利益。一旦出现抄袭纠纷,设计师首先要对自己的作品负责。一个企业和企业品牌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设计作品的要求处于很严格的状态,设计师需要对自己的作品负责,申请专利保护。

 

陈丹:现在同质化现象严重,我去当一些比赛评委的时候,发现参赛作品基本就分为几类,这个问题我觉得是互联网造成的,还有就是刚刚说的“英雄所见略同”,这个导致很多建筑都很雷同。而在过去信息割裂的时代,不同城市的建筑长得很不一样,和地理环境有关系。

 

Q3: 一位妈妈用3000块钱做出了一件和价值3万元一模一样的西装,我们可不可以理解为其中的差价都是品牌产生的溢价。从品牌方的角度,我们希望溢价得越多越好,但是从消费者的角度,他们希望“消解”这种品牌溢价,以更低的价格获得物品。那么品牌方该如何从设计或者其他方面缓解这种矛盾,更好地提升品牌价值?


      征集活动咨询微信:zhengjicom; 设计交流QQ群:46372307; 文案交流QQ群:677747123


声明:
1、一征集网所有征集信息均来自网络,征集信息仅供参考;建议投稿者在投稿之前主动联系征集活动主办方,以确定真实性和有效性,然后再参与!避免自己作品被盗用。
2、一征集网不代表任何征集活动主办单位,所有投稿作品不得提交给本站,由此造成的任何损失或纠纷与本站无关。
3、一征集网所有创作作品、征集信息均为本站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若有侵犯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本站将立即改正。若有任何不妥,请及时联系Email:303126138@qq.com。
4、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一征集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一征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抄袭侵权/违法违规行为,请发邮件至 Email:303126138@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标签:

上一篇: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90周年院庆LOGO标志(标志)设计方案入围评选
下一篇:武汉园区十周年庆典标志大赛初选出炉公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