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立苏作文创产业和文化创意人才的统一形象,标志打造苏作工艺的“地理标志”和文化认同,主办方从今年9月启动了“苏作文创”标志设计比赛,期间共收到21省份,24所院校,45所专业机构的投稿,从江苏、浙江到云南、广西以及台湾,从学生、自由设计师到专业设计机构,参与人数216人,收到作品总数340件。
经过专家评审以及线上、线下的投票,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周成宝先生的作品最终入选。
图形中的黄色取自苏扇、木船、泥塑等元素,象征吴中悠久的历史文化,蓝色取自太湖和天空的颜色,象征着吴中优美的自然生态;重叠设计的拱桥形式,既体现了吴中的水乡特色,又象征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连接着传统苏作和现代文创,连接着吴中和世界,连接着当下和未来,勾勒出了苏作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美好蓝图。
LOGO设计风格简洁、内涵丰富,富有时代感,充分体现了“苏作天工、根植吴中”的品牌特色及理念。
今后,将作为吴中文化人才对外鲜活出炉交流的统一标志。
本届比赛除周成宝先生的作品获得了一等奖外,其余四件作品也分别评获优秀作品奖。
▲本届比赛第二名作品
“窗棱”+“匠”
吸收了苏式木雕的流畅线条
展现吴中苏手作者的工匠精神
造型简约清秀,比例适度,稳妥大方
展露了“精、细、雅、巧”的精神气韵
具有简朴无华的气质
▲本届比赛第三名作品
标志解读:
1、用汉字作为标志是最能体现苏作的文化性和历史性的。“苏”字是核心,而繁体“蘇”字更能承得住苏作的这份厚重,苏字本身由草,鱼,禾三个偏旁组成,象征鱼米之乡。从大的视野来看,我们应该体现的是苏作精致,优雅的美,这是我们与其他地方工艺形成差异性的点。我们要体现的是一种气韵,中国的气韵,苏州的气韵,苏作的气韵。
2、我们在讲传承与创新,所以我们不仅要具有古典的美,更要融入一种现代的审美感受。汉字书写讲究布局,讲势,而现代的设计是在讲构成。“苏”字从篆书到隶书到行书再到楷书有很多的书写形式,而在篆刻上“苏”字更具有图形美,所以以此为基础,以汉字的审美为基础,融入现代的审美感受,形成了上半部分。在下面增加“苏”字的英文拼写,中文在上,英文在下形成一种呼应和节奏感。整体传达出一种亦古亦新的感受
▲本届比赛第四名作品
标志解读:
LOGO设计以苏作首字母“SZ”结合拱桥、行云、流水,形成“吴”字,以团扇为构架,相辅相成,蕴含了以下几层含义:
1、“吴”字与团扇的融入,代表着吴文化,也代表着吴中地域及文化特色。
2、字母Z线条拉伸突破团扇轮廓,表达了苏作文创的传承与创新。
3、图中的线条相互穿插,拱桥以正负形勾勒,象征着苏作文创联合联动,融入发展的理念,也犹如太湖明珠,旭日升。
4、整体构图外圆内方,造型流畅,如行云流水,以墨蓝色为主色,反映了吴文化底蕴与苏作文创的技艺精神。
▲本届比赛第五名作品
标志解读:
外框是苏州工艺品的代表,印章体现匠人精神加上字母和花窗的结合,整体体现了苏作从业者的工匠精神,传承发扬苏作文化的承诺。
最终成绩构成:
专家评审评分(70%)+线上票选评分(15%)+线下票选评分(15%)
决赛结束后,比赛组委会将会对所有入围作品都将颁发获奖证书。
第二届“苏作文创峰会”投入使用全新的标志形象之后,将会加快推动苏作工艺文化人抱团发展,逐渐成为吴中特色的“地理标志工艺产品”的步伐,通过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意设计的相融合,从而真正实现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打造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品牌,构建东方独特的审美范式。
进入决赛的作品鲜活出炉
进入决赛的名单
http://mp.weixin.qq.com/s/r4bGSBHH1COthws44cu0Tg

征集活动咨询微信:zhengjicom; 设计交流QQ群:46372307; 文案交流QQ群:677747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