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关于征集校歌、校徽、道路楼宇命名和修改校训、学院精神的通知》征集出炉以后,得到校内师生及广大社会有关人士积极响应,踊跃投稿,共征集到符合要求的校训41条,学院精神25条,校歌(歌词61首、词曲45首)、校徽16个,楼宇道路命名15条。经学校校训、学院精神,校歌,校徽和道路命名三个评选小组分别评选推荐,再经专家评审组的认真评审,评选敲定以下17位作者的作品为入围作品,其中“学院精神”无作品入围、楼宇道路命名仅1项作品入围,现予以公示。
一、校训
1、心手相通 情逐江海 作者:申福建
飞向人生的辽阔,飞向前程的壮美
3号路 梧桐大道 根据该区域规划拟种植的植物“梧桐树”命名
风雨操场1 综合运动场 根据功能命名。具备篮球、排球、乒乓球等运动功能
2、精技砺能 作者:陈青霞
3、一技成 天下行 作者:顾晓龙
4、进德修业 砺能精技 作者:崔显艳
二、学院精神(暂无)
三、校歌(歌词)
1、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校歌 作者:肖体仁
2.从你的怀抱起飞 作者:刘志毅
3.启航 作者:邓进
4.我们的明天充满希望 作者:孙华
四、校歌(词曲)
1.梦想的舞台—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校歌
作者:邓成彬词 马悦曲
2.点燃青春的火炬—内江职业技术学院之歌
3.为梦翱翔
长江精神长
作者:刘永国词李莎曲
4.从你的怀抱起飞
作者:刘志毅词 邵会申曲
五、校徽
1.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校徽 作者:邱明锋
2.跨越腾飞 作者 陈方龙
3.翔·未来 作者:陈新华
4.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校徽设计方案 作者:张玉霞
六、楼宇道路命名
1、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楼宇、道路命名 作者:张昊 吴莉萍
附:入围作品解读.doc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2实训楼 2实训楼 符合该楼的教学用途及特色,沿用投入使用时称呼
2014年9月22日
1号路 香樟大道 根据该区域规划拟种植的植物“香樟树”命名
附件: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校训、学院精神、校歌、校徽、楼宇道路命名入围作品解读
一、校训
(一) 心手相通 情逐江海 作者:申福建
解读:1、来源
(1)、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心手相通是王守仁“知行统一”观的现代表达,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校训“Mind and Hand”的中国表述,是十八世纪末,大教育家裴斯塔洛齐教育理念的中国借鉴,是马克思唯物实践观的具体运用,是对职业教育创始人黄炎培先生的职教理念与办学方向定位的发扬,是职业院校特色的集中体现。
(2)、继承与创新的融合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就将“心手相通、学做相融”作为学院办学理念,该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心手相通准确描述职业教育的内在核心精神,将其作为校训是将本院办学理念再次提升,彰显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心手相通是在前人手脑并用观点的创新,强调心手之“通”,提高了“手脑并用”理念的理性思考。
(3) 情逐江海来源于内江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沱江之畔,来源于沱江归于长江融入大海的形象联想。
2、内涵
(1)、“心手相通 情逐江海”的内涵:“心”有三层涵义:正确的思想、高尚的道德、远大的理想;“手”有三层含义:实践、行动、技能;“通”:思想道德理想停留在理论状态,不能解决人生、职业的问题,没有实践、行动、技能,人生美好设想就只能流于空洞。唯有两者的通达、畅通,才能得之心用之手,才能用之手得之心。心手相通更多地是强调办学思路,情逐江海更多地是强调办学的服务范围,强调地是学院的办学定位。“江”意味着长江,意味着内江职业技术学院立足于长江上游区域即成渝经济区,海意味着学院入主流的追求,面向中国,面向世界的入中国职业技术学院之主流、国际化交流之主流。
(2)、心手相通作为校训的内涵:一是情感、思想与行为的合一,是理性与感性的合一,是情与理的融合;二是教与学的统一,学校学习与服务社会的统一;三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过去、现在、未来的统一。四是最高标准与最低原则的统一;五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六是办学思路与学院走向的合一。
该语从形式到内容达到完美的统一,平实而意蕴深厚,言简而内涵丰富,易识、易读、易记、易传播,易形成共识,符合校训“对全校师生员工具有导向性、规范性、勉励性的训示、号召与要求”的规定。
(二)精技砺能 作者:陈青霞
解读:
(三)一技成 天下行 作者:顾晓龙
解读:
(1)从形式(语言)讲。引用了俗语,故简洁凝练。
(2)从内容(语意)看。“技”,寓职业技术。
“一技成”,寓学好技术——突出学院办学特色。
“天下行”,寓选择职业——突出学院人才培养目标。

征集活动咨询微信:zhengjicom; 设计交流QQ群:46372307; 文案交流QQ群:677747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