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代人都有独特的专属记忆,
一个乡村,一份乡愁,
在你记忆中的岭南乡村是怎样的?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落实“十四五”规划关键的一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挖掘利用南海乡村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乡村振兴实践成果,开展地情教育、思政教育,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和要求,区档案馆、区委党史研究室、区地方志办、区文明办、区农业农村局、团区委和区文联联合组织开展2022年南海区“多彩乡村 弘扬岭南文化”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岭南优秀文化赋能乡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年是开展多彩乡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第6年,与以往不同的是,除了之前的微视频、调研报告以及摄影作品可参选外,还新增了诗歌、书法、国画这些彰显岭南文化的作品可参选。
往届活动优秀作品
活动奖励丰厚,
就等大家来投稿啦!
“多彩乡村 弘扬岭南文化”
广大学生、教师、文艺工作者、
社会人士及各企事业单位、文化机构等。
2022年6月—12月
2022年9月15日
↓以下内容可上下滑动查看↓
深入南海乡村调研,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群众办实事。以多种作品形式展示活动成果,宣传推介乡村形象,服务乡村发展。
(一)作品形式
微视频、调研报告、摄影作品、诗歌、书法、国画。
(二)调研对象
1.传统村落与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包括历史文化村、传统村落、古村落等,展示村落历史脉络与文化内涵、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古驿道、古村落保护和活化利用;村落的传统节日、文物古迹、特色非遗及传承人、特色物产、特色技艺、特色建筑、美景美食、特色传统体育项目等,挖掘、推介多姿多彩的岭南优秀传统文化。
2.特色村落和乡村振兴典型村:包括全国和广东文明村、美丽休闲乡村、特色产业村、文化和旅游特色村、乡村旅游重点村、乡村治理示范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等。展示乡村建设、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现代治理和人民幸福生活,港澳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创新创业探索等,反映广东乡村在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成果。
3.党建引领乡村发展和乡村红色文化。展示基层党组织建设、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等,展现党的领导力、组织力、号召力;展示乡村革命传统、英雄故事、红色遗迹,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三)作品要求
1.作品主题鲜明,积极向上,以“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为主线。传承好、发扬好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展示新时代的乡村深刻变化和开创性实践、标志性成果,展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及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成果,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特色突出;角度新颖、言之有物;观赏性和传播性强;各类型作品的调研对象须为广东乡村或与乡村相关的历史文化;以适当的形式对相关村落的位置、历史、建置沿革、人口、村落特点等作简要介绍。
微视频
可为纪录片、叙事片、宣传片等。视频时长1—3分钟,配有旁白、字幕和音乐,画质像素为1920×1080,格式为MP4文件;提交文件大小为50—100M的版本(保留高清版本文件,如活动需要另行通知提交)。作品必须配精炼标题,字幕采用简体中文,画面无水印、无角标;需附文字说明,包括拍摄地点、拍摄时间和200字以内的视频简介。
调研报告:要求选题符合实际,立场观点正确,调研资料丰富,叙述条理清晰,内容详实,意见建议有可操作性,正文字数在5000字以内,可附相关图表和调研材料;提交WORD文件和PDF格式文件(调研相关图片,统一附在文中或文末,并附上相应文字说明,不计入正文字数)。
摄影作品:要求真实、清晰,每个作品提供反映相关主题的照片不超过8张,JPEG格式原图,每幅照片文件不小于3M,不超过10M。不接受电脑创意和改变原始影像的作品。作品需附文字说明,包括拍摄地点、拍摄时间和200字之内的摄影简介。
诗歌:作品体裁限五律、七律、五绝、七绝,不含排律,要求原创作品,新旧韵不限,但同一作品不能混用。作品内容为描述所调研的乡村。同时提交WORD和PDF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