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风起陇西#家国天下
电视剧《风起陇西》即将收宫了,从开播时收视惨淡到中盘强势崛起再到最后水落石出,其引人入胜的细节,波谲云诡的剧情让人回味无穷,即使陈坤拿腔作势的姿态和大宝贝略显尴尬的演技也挡不住《风起陇西》还算优秀的底色。
马伯庸的确是优秀的作者,他在背景选择,人物嫁接和剧情设计方面都相当用心。穿着大IP的风衣,演绎着战争戏的勾心斗角,《风起陇西》本质上是披着三国演义外衣的谍战剧。电视里老演员的演技一如既往的让人放心,中生代演员聂远的演技是本剧最大的亮点,陈坤和白宇尽管不算特别出色,但也还算过得去。
一切为了“兴复汉室”是电视剧《风起陇西》的剧眼,荀彧为了“兴复汉室”委身于曹魏,当曹魏势力做大,汉王室可有可无时,曹操便有了取而代之的心思,曹操的心思让荀彧“兴复汉室”理想成为泡影,荀彧结局最后只剩下以死明志这条路了。
陈恭与三国演义里陈宫名字类似,陈宫跟着曹操是为了家国天下的抱负,而演义里的曹操一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言论让陈宫认为自己理想在曹操身上不可能实现。从此以后陈宫便坚定站在曹操的对立面,直到为了理想丧生,《风起陇西》的陈恭又何尝不是这个样子。
荀诩角色跟荀彧有点类似,他们都思想坚定,行动坚决向“兴复汉室”的目标努力,可在三国时代这样的理想只能是镜花水月。当残酷的现实击碎理想,他们的内心都是痛切心扉的。
不管《三国演义》还是《风起陇西》诸葛亮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诸葛亮知道汉献帝已经成为工具,也知道刘备称帝只是名义上的“兴复汉室”,更知道三国时期的天下大势已然让“兴复汉室”只是想想而已。
理想什么时候都要保持,因为万一实现了呢。《出师表》是当时诸葛亮心中的天下蓝图,所以诸葛亮必须趁着蜀国兵强马壮时北击曹魏,可当时天下大势给不出诸葛亮足够的时间,六出祁山也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最终诸葛亮只能跟他的理想一同埋葬于五丈原。
圣人带领人民需要审时度势,可能诸葛亮做不到上善若水,利万物而无形自成体系,《出师表》也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可孔明先生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还是让很多人敬佩的。同时时代需要荀诩,诸葛亮这样的理想主义者,因为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是这样的理想者通过一点点的严谨实践而实现的。
梦是人类是美好的向往,梦落实的过程是信仰逐步建立的过程,对梦的理解和执行是民族和国家发展的源动力,造梦人对天地理解的高度决定国家发展的长度。如果梦里有上善若水;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君为轻,社稷次之,民为贵;仓廪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为人民服务,这样的民族和国家必然继往开来,生生不息。如果梦里只有利益第一,丛林法则,零和博弈,这样的民族和国家注定是昙花一现的。
一批批造梦人的接力赛让中华民族一次次从盛极而衰到否极泰来,近现代离我们最近的造梦人是毛主席,他把为人民服务揉碎了用浅显易懂的大白话告诉人民,单个的个体仅仅是个体,绝大多数个体合在一起就会力量无穷。当你我他都决心为人民服务时,在反帝反封建时期就是解放全中国;在现在就是为人民服务;在世界就是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一介布衣4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