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俗文化
【织锦】青曼苗寨仍保留着古老的织锦、刺绣、染布等精湛的民族手工艺,织锦有三种,一种是锦带,又叫花带;一种是织锦束腰,以棉线丝线为原材料,图案是长条方块,色彩以红、蓝、紫、黄搭配;另一种是素色蚕丝织锦,用于制作背带芯。这种用通经通纬、露纬起花法织出的苗锦,达到每平方厘米60根经,90根纬的高经密度。图案以几何纹为主,色彩淡雅,纹样清晰,古色古香,是苗锦中的极品。曼洞的“苗族织锦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刺绣】苗族刺绣是一种美化服饰的古老手工艺,使用彩色丝线将独特、古朴、繁复的美丽图样刺绣在服装上,是构成苗族女性盛装的主体。刺绣是苗族女性的专利,刺绣能手遍布整个苗寨。精美绝伦的刺绣为青曼赢得“苗族刺绣之乡”的美誉,2004年,日本友人韭琢善夫先生在这里捐资修建了苗族刺绣楼。
【服饰】青曼苗寨的苗族属于短裙黑苗,妇女着短裙,盘发髻,最为奇特的是呈倒“S”形的妇女头式。服饰分为盛装和便装,便装是已婚妇女的服饰,盛装是妙龄少女的专属服饰。每逢节庆和家中喜事,苗族妇女们都会邀上亲朋好友,统一着装,载歌载舞庆祝。
【节庆】青曼苗寨有多姿多彩的民族节庆,春节芦笙会、七月吃新节、爬坡节、十月祭尤节等,以春节芦笙会最为隆重,举办有吹跳芦笙、跳铜鼓、苗歌对唱、斗牛、斗鸡、斗鸟等既精彩又富有民族特色的活动。祭尤节是青曼苗寨别具特色的节日,据传,苗族龙氏是蚩尤的嫡系。蚩尤是在农历十月头一个丑日被杀害。所以蚩尤后裔龙氏都会在每年农历十月的第一个丑日这天,备全祭品祭奠。
四、苗族文学
这里是电影《蔓萝花》的故乡,《蔓萝花》电影剧本根据作家伍略先生作品《曼朵多曼罗花》改编而来,伍略是土生土长的青曼苗寨人,其作品深受当地文化影响。
舞剧电影《蔓萝花》讲述的是贵州省黔东南州清水江边的苗族爱情故事。在20世纪60年代有很大的影响,在国内和苏联、东欧和东南亚一些国家放映获得好评,掀起了一股“蔓萝”热。1963年,先后获捷克国际电影节优秀影片奖和瑞士洛加诺国际电影节荣誉奖,是当年中国在国外获奖的唯一影片,成为中国电影艺术舞剧的经典作品之一。与电影《刘三姐》《五朵金花》《阿诗玛》属同一时代。
伍略,男,现代苗族作家,1936出生于贵州省凯里市舟溪镇青曼苗寨。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民族文学》编委,全国人大代表。
伍略的作品,故事性强,想象丰富而奇丽,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传奇色彩。中篇小说《麻栗沟》被贵州文学界公认为20世纪贵州省20部最佳文学作品之一
青曼苗寨新媒体素材库
公众号:青曼时光
抖音号:青曼时光
青曼苗寨全貌
芦笙节
苗族盛装
中年妇女便装
织锦刺绣作品
电影《蔓萝花》
编辑:曼洞村村两委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青曼苗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