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宁陵融媒”关注我们
随着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推进,各县区都建立了“文明实践志愿者讲师团”,开展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活动。但要长期和深入传播新思想,怎样做到更有生命力,持续受到群众欢迎,不断发挥积极作用。为此,我们收集基层宣讲的经验,整理和提炼,提出“十个善于”的思路,供各地志愿者讲师团参考借鉴。
一、善于结合身边事例传播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同时也非常具有时代气息、非常贴近群众生活。为此,我们在学习和传播新思想的时候,针对每一次宣讲的主题,要善于梳理和提炼核心元素,作为传播活动的指导。志愿者讲师抓住这些核心元素,通过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之后,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本社区、本乡村的案例,就能够引起群众的共鸣,受到群众的欢迎。
举例:
某农村地区前些年建成新河堤之后,一些家庭贪图方便,就将垃圾倒在河堤边的公共空地。日晒雨淋之后,出现腐烂发臭的味道,引起很多村民的不满。在镇党委和镇政府的引导下,村民议事会广泛征集意见,互相交流沟通,一方面向群众宣传卫生、健康、环保、生态的观念意识;另一方面增加了村里的垃圾回收箱、增多了回收次数。这样,村民都自居维护卫生环境,不再向河堤倾倒垃圾,真正建成美丽河堤、美丽乡村。
这些乡村治理、村民参与的事例比比皆是,只要收集和整理,运用到传播新思想的活动之中,就能够受到欢迎,收到良好效果。
每一个干部群众,对于新时代的认识和理解,既有共同的观点,也有不同的看法,这样才是百花争艳、各有特色。所以,志愿者讲师,在深入社区、农村进行宣传的时候,不是机械地“照本宣科”“依样画葫芦”,而是应该结合自己的认识,讲述对新时代新思想的独特认识。
举例:
我到全国试点县——乳源县授课的时候,感触最深的就是“金色瑶乡”的变化。刚刚改革开放去时,看到的是交通不方便、农业生产单一......群众的生活都比较艰苦。90年代时,发现县里面抓住农村种植业和养殖业更新发展的机遇,获得致富发展的渠道。现在农村城市化初具规模、瑶乡旅游业形成气候、村民的生活与文化获得很大的改善。因此,我在传播新思想的时候,结合自己对乳源县三个时间段发展变化的认识,讲述共产党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引起大家的认同。
文明实践志愿者讲师将新思想的观点与自己的认识、理解相结合,面向群众进行通俗易懂、“入心入脑”的传播,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结合关爱服务传播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的新特色在“传播”,但是乡村社区群众关注的焦点在“服务”。这就要求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要传递党的关爱和帮助,传递社会的爱心和温暖,让乡村社区的群众的生活获得改善,获得精神的愉悦。
举例:
我在中国文明网看到一张照片,一对农村老夫妻相拥坐在一起,露出开心和自豪的笑容。这是山东省寿光市文艺志愿者,为李二庄22位老人拍摄的“寿星照”之一。小榄镇志愿者刘天明告知,“我们小榄镇摄影爱好者为一百多户拍过全家照”;贵州大学艺术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也为贫困山区很多老人拍摄“全家福”照片。
我们传播新时代新思想中结合这些文艺服务,或者其他关爱服务、助人服务的案例,群众听起来就更有切身感受,更加感同身受,也加深了对新时代新思想的理解。
四、结合社会历史传播
志愿者讲师在传播新时代新思想的时候还要善于结合历史进行讲述,这样就更有说服力、影响力。
贵州省龙里县洗马镇哪旁村辅导和调研时,当地干部群众介绍,原来的“印苗(苗族人)”居无定所。由于不善于掌握现代工商业技术,传统民族工艺不受重视,生活比较困难。新中国成立后得到党的关怀,才安居立业。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印苗人积极掌握互联网等技术,通过网络营销将“印苗刺绣”工艺品,销售到全国,到海外,实现印苗人家家户户“奔小康”“能致富”。同时,印苗人还主动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很多家庭在门外张贴“志愿承诺”。这些细微、琐碎的志愿服务承诺,恰恰解决长期以来的“脏乱差”问题、儿童安全问题、邻里纠纷问题等等,创造和睦美好的村民生活环境。
面对群众传播新时代新思想时,志愿者结合这些历史变化进行分析讲解,他们就“听得进、记得住、想的明、做得到”,就能够达到传播的效果。
五、结合生活体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