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征集 设计 征集热点 设计资源 文案学院 设计学院 文案资源 设计揭晓 文案揭晓
中国第一征集网!
首页 > 文案揭晓 > 文章揭晓 > 综合其他> 见证红谷滩十年发展征文揭晓

见证红谷滩十年发展征文揭晓

   信息来源:江南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1-01-04   截止时间:

 ■征文比赛共收到作品421篇 http://jndsb.jxnews.com.cn/system/2010/12/27/011551974.shtml

  “我见证红谷滩十年发展”征文比赛推出后,立即受到读者尤其是已经入驻红谷滩新区的居民好评,他们纷纷通过手中的笔,书写亲身感受红谷滩巨变的点点滴滴。为更好地挖掘红谷滩新区在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城市建设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活动期间,主办方还邀请了十多名文学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前往红谷滩新区采风,鼓励作家们积极投身新区生龙活虎、热火朝天的建设现场,创作出无愧新区、无愧时代的拳头作品,为南昌发展鼓气。参与此次活动的文学爱好者小袁说,从凤凰洲到红谷滩中心区、再到红角洲和九龙湖片区,一路走来,他看到了现代气息的高楼、看到了宽阔整洁的马路,看到了错落有致的绿海,看到了穿梭不息的车流,看到了白玉朵朵的蓝天。真的是难以想象,10年前,红谷滩还是新建县的一片荒芜的滩涂;10年后,红谷滩就成了南昌市一颗璀璨的明珠,成为“南昌深圳”、“南昌浦东”。

  红谷滩新区是抽沙造地建设起来的新城,绿地尤其珍贵。红谷滩新区管委会选择了绿色发展之路,以人工造绿建设绿色家园。生活环境的改变,不仅让市民更加珍惜这里的一草一木,而且文明素质有了更大的提高。每天清晨,在赣江市民公园晨练的市民,临走的时候都会拿出一个塑料袋,把附近的垃圾捡起来。“现在自觉捡垃圾的人多了,随便扔垃圾的人少了,晨练环境越来越好了。”何老在赣江市民公园锻炼有三年多了,说起红谷滩新区的变化,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据统计,此次征文比赛活动共收到作品421篇。

  ■34名获奖者名单新鲜出炉

  此次征文比赛活动评选共邀请了6位专家对所有作品进行认真评选,以红谷滩新区开发建设10周年为主题,多角度地展现红谷滩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城市建设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的原则,经过五轮筛选,最终从421篇作品中选出了34篇佳作,成为本次大赛的获奖作品,今日本报刊登获奖者名单。其中,陈安安书写的《红谷滩之恋》文章获得一等奖,评审专家认为,此作品主题鲜明、感情真挚、大气十足,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10年前的红谷滩是一片滩涂,没有一棵树、一栋房,如今成为英雄城的对外窗口。”回忆起当年亲自参与红谷滩建设场景时,南昌市作家协会主席、省作家协会常务理事陈安安感慨万千。对于获得一等奖,陈安安很激动,他说,他曾是负责红谷滩开发初期抽沙造地项目的副总指挥,当时近万人参与了抽沙造地工程,但当时从未想过红谷滩后来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在看到江南都市报推出见证红谷滩十年发展征文比赛活动的消息时,再次勾起了我的回忆,并随即着手写了一篇散文”。

  本报将选数篇获奖的佳作在本报上刊登,让读者一起来分享。

  ■获奖者1月4日至14日可领奖

  此次征文比赛设一等奖1名,奖金3000元/名,二等奖3名,奖金1000元/名,三等奖10名,奖金500元/名,入围奖20名,颁发价值200元左右的奖品。需要说明的是,所有奖金均包含个人所得税。

  在2011年1月4日至1月14日(双休日除外)期间,获奖者可前往红谷滩新区管委会807室策划传播中心领奖,领奖时,请带好身份证件和征文获奖作品的电子版。红谷滩新区管委会策划传播中心联系电话:3838675;乘车路线:市内可乘公交车221路、228路、229路、512路到南昌二中(红谷滩)新校区下。所有作品,不管是否获奖,均不退稿。

 

声明:
1、第一征集网所有征集信息均来自网络,征集信息仅供参考;建议投稿者在投稿之前主动联系征集活动主办方,以确定真实性和有效性,然后再参与!避免自己作品被盗用。
2、第一征集网不代表任何征集活动主办单位,所有投稿作品不得提交给本站,由此造成的任何损失或纠纷与本站无关。
3、第一征集网所有创作作品均为本站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若有侵犯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本站将立即改正。若有任何不妥,请及时联系本站:Email:zzczlh@126.com
综合其他最新文章发布时间
综合其他即将截止截止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