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委们认为,本次征文活动呈现了几个特点:一是影响大。不仅吸引了业界同仁的积极参与,而且也得到了众多热心听众的积极响应。二是作者年龄跨度大,涵盖老中青三代。据统计,作者年龄最大的超过85岁,最小的仅有23岁。三是作品水平高。不少资深的编辑、记者投来稿件;四是作品选题丰富,数量较多。这也造成了评委们在评选时出现难以取舍的情况,每篇获奖作品都要经过几轮投票才能产生。
获奖者奖金及证书将于近期发放,本次征文活动的部分获奖作品将在明年上半年结集出版。
“我与人民广播”征文评比获奖目录
一等奖(三篇)
广播生涯中的金色音符 刘振敏
我新闻生涯的几个“第一次” 曹仁义
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创建纪念日的由来及其意义 赵玉明
二等奖(七篇)
甘辛百味创业情 王 丹
12点,打开收音机——邓大姐爱听《午间半小时》 黄传惕
中国广播60年:自己走路,从目标到现实 哈艳秋 黄迎玉
西南、重庆人民广播电台的奠基者们 吕 齐
在香港当记者的日子 王兆吉
彝家“布谷鸟”——写在中国人民广播事业诞生70周年之际
莫色毛勇
为了广播的一席之地 姜德荣
三等奖(十五名)
六十年风雨广播情 丁 力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中央台科普广播的记忆 宋广礼
广播时政新闻报道的变革与创新
——四十余年时政报道的一些回忆与思索 刘振英
忆西北新华台的初次播音 赵 勉
周总理视察麻花发射台 张淑敏
心系广播情系台湾 毕福臣
难忘“治淮之歌” 侯宏卫
缱绻电波总萦怀 陆 原
广播,我特别的情、特别的爱 王卫权
新中国60年对农广播节目的发展特色和创新研究 彭芳群
三个变化看广播 李慧敏
我与吴冷西的三次神交 张家先
网络广播中传统广播入网的新前景 刘贤科
新媒体融合:广播发展的新空间 刘照龙 曾海勇
唐山大地震中的人民广播史料研究 王士林等
鼓励奖(21名)
我也曾为广播事业添砖加瓦 才乙影
往事回首——我的那一代 陈南萍
“办有思想有特色的广播”—试论新媒体时代广播媒体新闻评论的创新与发展
廉 军
捍卫文明 陈晓海
浅析西南台的办台经验 徐 神
浅谈邯郸新华广播的历史及其旧址的保护、开发
王矿清张志军任和平
广播,让我和农民“结缘” 姚宝山
大家共同认真认真 陈尔泰
我与“对台广播”的不解之缘 史礼泉
农村乡镇广播事业的历史衍进与问题教训
——从盐城市农村广播事业发展与现状说起 胡可可
广播戏曲节目弱化的困境与突围 张理华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回顾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发展的光辉历程
胡海军
跨地域联盟——广播发展新翼 黄伊君
苏区时期的人民广播事业 刘卫国、刘照龙
中央苏区时期的电台广播形态源考 肖益涵、黄 斌
让对农广播响亮起来——重庆试验区对农广播振兴的思考和对策
钱 斌
终身难忘的1978 齐靖远
播客模式:数字内容、渠道整合与广播转型的未来 金 凡
收听广播61年,我变成聪明人 刘赣维
割不断的广播情结 鹿义霞
我们与人民广播的情缘永续不断 高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