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征集 设计 征集热点 设计资源 文案学院 设计学院 文案资源 设计揭晓 文案揭晓
中国第一征集网!
首页 > 文案揭晓 > 文章揭晓 > 综合其他> “感悟父爱,感恩父亲”征文揭晓

“感悟父爱,感恩父亲”征文揭晓

   信息来源:腾讯   发布时间:2010-10-12   截止时间:

经过专家评委的紧张而认真的工作,“感悟父爱,感恩父亲”征文评选结果于10月10日揭晓:《家书》、《给天堂父亲的一封信》等16篇文章分获一、二、三等奖。

为了配合话剧《父亲》来渝献演,让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能够集中关注父亲这个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能够理解和感悟父爱,懂得敬重和感恩父亲,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弘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营造感悟父爱、感恩父亲的温馨家庭氛围与和谐社会风尚,9月17日起中国重庆艺术节办公室、重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重庆时报、腾讯大渝网联合开展以“感悟父爱,感恩父亲”为主题的征文比赛。该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外不少人士踊跃参与,短短时间收到大量应征文章。来稿经初审后,组委会将其中符合征文要求的99篇刊登在大渝网“感恩父亲征文”专栏中,供网民鉴赏并投票,最后采取网络投票和专家评选相结合的方式,产生最终获奖名单。

在评审会上,评委对通过开展有奖征文活动的形式来表达对父爱的感悟、对父亲的感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们一致认为:这次征文活动参与面广,领导干部、基层员工、退休职工、在校学生,以及旅居海外的游子踊跃投稿,作品呈现出内容丰富、体裁多样的特点,大多数具有令人动容、催人泪下的真挚情感。

“感悟父爱,感恩父亲”征文获奖名单

一等奖(2名)

《家书》 作者:罗毅

《给天堂父亲的一封信》 作者:罗建琼

二等奖(4名)

《父爱如山》 作者:田小娟

《诗词溢父爱,往事见真情》 作者:陈红梅

《父亲》 作者:王先奎(四川宣汉)

《怀念》 作者:王涛(新加坡)

三等奖(10名)

《父爱——我无处可逃》 作者:肖霞

《他是太阳,我是他的儿子》 作者:陈开恩

《我与父亲》 作者:王元琼

《请为我的父亲流一滴泪》 作者:吕红英

《33封信》 作者:李婷婷

《病痛折磨出的乐观人生》 作者:罗波

《下辈子请当我的孩子》 作者:郑皓月

《韭菜与父亲》 作者:邢小燕

《记忆父爱》 作者:刘娟娟

《明天依然爱你》 作者:邹滨遥

请获奖者于2010年10月13日至15日9:00~17:00在中国重庆文化艺术节办公室(重庆市江北区红黄路20号)凭身份证等有效证件领取获奖证书及奖品,联系电话86873568。

 

一等奖全文

家书

父亲已经整整八年没有给我来信了。维系着父子情感的家书在1998年春节刚过就再也收不到了——心肌梗塞,使我亲爱的父亲轰然倒下。乍暖还寒时节,父亲与我们阴阳两隔。

父亲是一个普通的建筑工人,一辈子与砖瓦水泥砂石打交道,繁重的苦力活累得他过早地弯了腰。从孩提时代到长大成人,我眼中的父亲总是在忙忙碌碌。除了偶尔在一起吃饭时听到他少而又少的“谆谆教诲”外,其他时间很难再听到他老人家的声音。父亲住工地多,回家时间少,有时十天半月见不到父亲,我们兄弟竟会忘了父亲的存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相处,我对父亲的印象少而又少,有时,竟感觉不到与父亲同处一个屋檐下。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个清冷的秋夜,我与镇上20多个新兵一起坐上了接兵的大巴。此时已是午夜时分,接兵连长还在焦急地等待着什么。我静静地坐在车上,望着黑漆漆的夜发呆。从内心深处来说我是不愿当兵的,我没有指望家里为我的参军而高兴,父母亲和兄弟们可能早已在睡梦中了吧。这时,车上一个角落里传出低低的啜泣声,那是一个谈了对象的农村兵在与他的恋人泪别。我却猛然想起了几个月前的高考,假如稍用功夫考上了大学,哪里会去当兵呢?

正闷头闷脑地胡思乱想,忽然听到车外人声鼎沸。从没有车玻璃的车窗中探出头一瞅,在昏黄的街灯照射下,只见从夜暗中拥来了密密匝匝送行的人们。在人头攒动的中,我突然发现父亲带着我的小兄弟也挤到了大巴前。我激动地向他们挥手,父亲也拼命地冲着我挥手,好半天,才听到他喊出了一句:“伢子,在部队好好干,多写信哦。”这时,大巴启动了。在马达的轰鸣声中,我的鼻子忽然变得酸楚楚的。望着追赶着车子奔跑的父亲,我的泪水终于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滚落出来……

到部队后,我与家里的联系全凭家书。母亲不识字,写信的任务全落到父亲一人头上。父亲每每来信,开头总是“艺儿,见字如面,最近进步了吗?”就是这么一句充满了严父对儿子无尽关爱的问询,曾让初到部队思家心切的我激动得泪如涌泉。年长月久,读父亲的来信,成了我军中生活的必修课。几天不见家书来,我心便怅然若失。父亲来信,没有大道理,有的只是人世间最朴素的语言。他开导我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没有考上大学的人多着哩,不要为此事儿耿耿于怀。男子汉做什么事都要提得起放得下。走上从军路,就要立志当将军。相信努力,就有回报。从父亲的来信中,我受到了启迪,得到了父亲在我人生之路紧要关口处的指点,同时也感受到深如海洋的父爱。用心读家书、写家书,我把内心深处潜藏着的秘密向父亲吐露,把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苦恼向父亲倾诉。彷徨时,父亲指点迷津;失败了,父亲多是鼓励;成功了,家书则满含喜悦。十年鸿雁传书,我与父亲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阅读家书,不仅父亲的形象在我脑海里逐渐高大起来,我发自内心地敬佩父亲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而且我从家书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工作、学习有了使不完的劲。不到一年,我立功、入党、当班长。很快,我考上了军队院校;三年以后,我成了一名年轻的陆军少尉军官……

让人懊悔的是,九十年代中期以后,我有了手机,老家也安装了电话。通讯发达的同时也催生了一个懒汉。有事了,打个电话。三言两语说完就完,简直是例行公事。现在想来,打电话真的是无法与家书相比的,叙事的章法不再清晰,情感的流露不再真切,对家书的企盼没有了,想念远方亲人的思念淡化了。尽管此时我写给父亲的信逐渐稀少,但父亲却是固执地保持了一月两封信的“进度”,无论我是否回信。而我收到家书,不再推敲字里行间的要义,不再过细地品味父亲传导的人生哲理,更不会去看父亲写信的笔迹、揣摸他的心理。草草读过,便随手扔进了废纸堆里。后来,我从母亲口中得知,这时的父亲已经病入膏肓,他每天都往邮电局跑,盼望接到我的来信,然后拖着病体,强忍病痛的折磨,用颤抖着的手写下“一切都好,不要挂念”的字句的。想到父亲望穿秋水盼家书、病中写家书的艰难,我心如刀剜一般。

父亲终于在一个冬日暖阳照耀的午后驾鹤西去。千里奔丧路上,我想得最多的是父亲的家书。曾几何时,家书是我的精神寄托,家书浓缩了父与子的亲情,引导我少走多少人生的弯路。但我却在最近几年荒芜了家书,让人生暮年的父亲带着遗憾而去。想到自己的懒惰造成无法挽回的憾事,我追悔莫及。于是,在长江上高速行驶的水上飞船中,我饱含热泪,以家书的形式写下了万言《祭父文》,权当是给父亲的最后一封家书。送别父亲后,家书不再来,心思无所寄,我的精神大厦倾覆,失魂落魄、郁郁寡欢的我,整整病了半年。我失去了父亲,更失去了人生之路上一个可以倾诉、可以信赖、可以依靠、可以寄托的亲密朋友……

近日翻拣父亲的遗物,偶然发现他将我写给他的信件按年按月整理得整整齐齐,一封不少地装在一个大牛皮信封里。翻看我十多年前写给父亲的信,我为自己的幼稚、单纯而可笑,而更让我惊叹是,字里行间,竟满是父亲用铅笔批注的圈圈点点。睹物思人,我想起了父亲在工余读书时有“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没想到,他老人家阅读孩儿的家书竟也是如此的认真!而我现在再想看看父亲写给我的信,却是一封也找寻不着了。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书于我的重要性,真的是在父亲走后的日子里才体味出来的。父亲,您在天国还好吗?有空了,再来一封家书吧。(2006年11月)

给天堂父亲的一封信

爸:你在天堂还好吧?你想我们吗?我们都还好,你放心吧!去年中秋节,我们为你搬迁了新居,让你将来和妈妈住在一起。新居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交通也方便,过两天中秋节我们就来看你。

爸,你已经离开我们整整二十五年了。在这魂牵梦萦的二十五年里,每当看到你的亲人、你的同事、你的同学以及和你一样年龄的老人时我们都会想起你……我们对你有太多太多的思念和牵挂,也有太多太多的伤感……唉!老爸,真的好想你!!

爸:二十五年前的今天,我们在重庆殡仪馆送走了你。区政府在殡仪馆大厅为你举行了一个隆重而简朴的追悼会。区里各部委办局的领导和同志们都自发的来参加你的追悼大会。区长怀着沉痛的心情为你致了悼词,会场上,到处都是抽泣声。你怎么会让那样多的人为你而哭泣呢?经过这二十五年,我终于明白了,是你用你那朴实无华、两袖清风、平易近人、和蔼慈祥的人格魅力让他们为之动容。

爸,你作为一个党培养多年的财政局干部,你掌握着全区的财政大权,但你从来都是两袖清风、公正廉明、对人和蔼可亲。从解放初期你就从事了财政工作,工作几十年,从来没有什么人来给你送礼。好不容易有一次,一位阿姨送了两条新鲜活鱼来,你一看到就生气了,那阿姨看到你生气了放下鱼飞快的走了。你马上喊到我哥哥拿着鱼追了出去把鱼还给了那位阿姨。我问为什么她要送鱼来,你很平静的回答说:她的事情政策落实了。

爸,你知道吗?

在同事的眼中:你是一个平易近人、两袖清风、公正廉明的好领导、好党员、“革命的老黄牛”;

在长辈们的眼中:你是一个有出息的孝顺儿子;

在我母亲的眼中:你是一个爱心与责任心极强的好丈夫;

在儿女眼中:你是一个和蔼可亲、慈祥善良的好父亲,你把你的关爱渗透到家庭中每一个儿女。

爸,我是你最小的女儿,从我懂事起就知道你很喜欢我,处处呵护着我。

我清楚记得上幼儿园时:你常常很耐心的帮我梳小辫。每次梳头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梳子用力拉扯弄痛我的头。虽然你梳的样式有些古板,但我还是特别喜欢。那一对小辫常常是紧贴在后颈窝,结实而不易散落。

到了上小学,那时的重庆天异常寒冷,早晨几乎每天都有大雾。你总是牵着我的小手走在去学校的路上。如果天气很冷,你就会把我冰冷的小手放进你的裤兜里,用你的体温暖着我。当开始学习写字时,看着我歪歪斜斜的字体,你就会用你的大手握住我的小手一笔一画不厌其烦的教我写字。以至于到后来我的字在同学中算写得好的。

到了中学,正赶上如火如荼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你非要教我缝被子、补衣服。生来就是男孩子性格的我,怎么也不愿意学。你一改往日的面容,很严肃的对我说:一个女孩子不学这些将来要吃亏。在你的强迫下,我学会了缝被子、补衣服。这些技能对我后来在农村的知青生活中起了重要作用。

去了农村,你怕我吃不惯那里的饭菜,从县城背着一个大泡菜坛子翻山越岭步行70多里路送到我的知青家。还语重心长的要求我好好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出早工、不要怕苦、不要怕累。在你的教育下,我当上了大队民兵连副连长,每年都被评为县“先进知识青年”。

爸,你为我做的一切,我都清楚的记得。你为我费了不少心,在有限的时间里给了我无限的爱,我让你操心了,在这里给你说声对不起你,谢谢你!不过,我们说好,来世我还要做你的女儿,你还得当我的爸爸,我要好好的报答你!爸,你听见了吗?

爸,1984年你就要退休了。组织上考虑到你工作几十年,还没有出过川,正好有一个去北京开会的名额,就点名让你去。结果,你这次还是跟以往一样,让房子、让工资、让子女进机关工作……也把去北京的最后机会让给了别人。爸,你从来都是替别人着想,从来都是为别人而活,你好累!!从你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只有付出而不图回报,只有奉献而不求索取,你把“黄牛精神”发挥到极致,这就是你的品格,这就是你的人格魅力!!北京没有去,在全体同事们的劝说下,你和他们去了重庆大足。

哪知,天有不测风云,你去了大足后回来就倒在了床上。全家都全力以赴的为你看病、治疗。但是都不见好转,全家人着急了啊。就怕得了“怪病”。为了确诊,又让你拖着病痛的身体辗转于几家大医院的诊断与治疗中。看着你痛苦的面容,从来都不在我们面前呻吟一声,我们心都在痛啊。结果终于下来了,“肺癌晚期”,犹如晴天霹雳把全家打蒙了。从此你再也没有起来了……

爸,记得你躺在床上笑着问我:“庸医,我得是什么病?”,作为医生的我当时听了你这话我顿时眼眶都湿润了,真想大哭。但我还强装轻松的对你说:爸,你这次是患了“老年性肺气肿”。你听我说了后,强装笑脸地着对我说了两次“庸医”“庸医”。其实你早就知道你患的是那个“怪病”(癌症),但你从来没有对我们说起过,你就是不想让我们难过,在弥留之时都还在为我们着想。爸,你知不知道,当我们得知你患了这病时全家好像天塌了一样,家里每个人都生活在昏天黑地之中。妈妈当时也60多岁了,为了你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天天往返于医院和家的路途中,毫无怨言的为你送饭送菜。每次我和姐在要进你的病房前,都要在门外哭一阵,让心情平静点后,再装着无事样子来到你的床前看你。不让你看到我们为你难过。半年以后你离开了与你相濡以沫三十多年的妻子和你疼爱的儿女们,把无尽的思念和痛苦留给了我们。爸,原谅女儿没有告诉你真情;原谅女儿没有尽到孝心;原谅我们没有回天之医术把你留住……

爸,二十五年的失父之伤还常常隐隐作痛,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你的音容笑貌、点点滴滴都会浮现在我脑海。每一次我都试着想:这次非要把你想个够,但每次都以泪流满面失败而结束。

我最期盼的事就是晚上做梦能见能到你。在梦中,和你离是那么近,但又是那么的远;如果能够实现梦境深层次的穿越,我宁愿不醒来,伴你一生,回报你一生。思念与痛苦并存着,这刻骨铭心的思念与痛苦将伴我终身!

爸,我爱你,你那慈祥的笑容永远活在我心里。中秋佳节即将来临,我在这里给你祭奠,希望你在天堂多保重身体,开心幸福!

http://cq.qq.com/a/20101012/000198.htm

声明:
1、第一征集网所有征集信息均来自网络,征集信息仅供参考;建议投稿者在投稿之前主动联系征集活动主办方,以确定真实性和有效性,然后再参与!避免自己作品被盗用。
2、第一征集网不代表任何征集活动主办单位,所有投稿作品不得提交给本站,由此造成的任何损失或纠纷与本站无关。
3、第一征集网所有创作作品均为本站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若有侵犯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本站将立即改正。若有任何不妥,请及时联系本站:Email:zzczlh@126.com
综合其他最新文章发布时间
综合其他即将截止截止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