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八鲜”:运气好能买到“鸡头果”
过去南京人过中秋,要吃全“水八鲜”,指藕、茭白、茨菰、荸荠、水芹、菱角、芋苗、鸡头果。而“鸡头果”在菜场上已芳踪难觅,只有碰运气才能在挑担的农民手中买到。沈玉兰带来的一小盆“鸡头果”引起了大家的好奇。
沈大妈说,“鸡头果”剥开来就像石榴一样长满了绿色的果实,学名也叫芡实,具有健脾、益肾的功效。做法简单,水煮半小时即可。“原来每到中秋,我们都要在院子里放一张方桌,摆上食品供月,这‘鸡头果’是必不可少的!”
沈大妈不禁感叹,现在“鸡头果”可难买了,这还是特意托浦口的亲戚带来的,“每年只要能买到,我们家就一定要吃‘鸡头果’,这是老南京的习俗啊!”
月饼:玩出“众星捧月”新花样
中秋节月饼是当仁不让的头号主角!看,晶莹剔透的红色石榴,配上香酥的麻油月饼,怎么这么好看呀?
丁学琴得意道:“这是我自创的‘众星捧月’!”不仅好吃还好看,月饼放在盘子中间,象征月亮,石榴一颗一颗地围着,像极了黑夜里月亮旁边的星星。
丁大妈说,过中秋,南京人不仅要吃月饼还要吃石榴,这是习俗。既然月饼、石榴都要吃,干脆就合而为一,做成了一道“众星捧月”。石榴红似玛瑙,白若水晶,入口如晶粒玉浆,象征长寿、团圆和吉祥。
“金玉满堂”:家常菜图个好兆头
马大厨还端上一道菜——“金玉满堂”,一听这名字就喜庆。中间黄色的玉米粒和红色的虾仁,用绿色的黄瓜片围边,颜色鲜艳多姿。尝一口,玉米香甜多汁,虾仁肉质饱满,黄瓜生脆爽口,用料普通,口感清淡,但是却别有风味。马大厨说,玉米要选罐头玉米才够嫩甜,虾仁要选刚死的河虾肉,这样的肉才能剥离出来。“要想更多样化还可以在这道菜里加胡萝卜丁。”虽然菜式属家常菜,但是过节做道“金玉满堂”,也算图个好兆头。
“大丰收”:看着“壮观”其实“吃不胖”
玉米、大枣、芋头、菱角、荸荠、栗子,纪素华的这道“大丰收”看起来很壮观。她说,现在很多农家乐菜馆有一道名为“大丰收”之类的大盘菜,这道菜就是从饭店学来的。清水就能煮出甘鲜滋味的果实,蘸糖吃很鲜美。做法很简单,用清水煮熟就行,而用电饭煲更好,可以省点煤气,煮好了关掉电源,小焖一会口感更绵软。“这些东西大多都含淀粉,吃了有饱腹的感觉,热量又低,特别适合怕胖的年轻小姑娘。”纪素华说。
桂花糖芋苗:“最南京”的餐后甜点
中秋家宴,南京人餐桌上少不了一道很有名的秦淮小吃——“桂花糖芋苗”。所谓“芋苗”就是指的小芋头。现场两大锅桂花糖芋苗,是陈兆义和陈静父女俩共同熬制,黏稠的汤汁里沉着雪白的芋艿,浮着金黄的桂花,热热地喝一口,一直甜到心里!
陈静说,“这道甜点是我们陈家的祖传手艺,解放前我爷爷在朝天宫摆摊卖这个养家糊口。后来手艺传给了我爸、我,现在我传给了女儿。爷爷常说‘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嘛。”陈兆义笑着说。“自家传下来的东西,特别有感情,我还要传承下去,以后打算创业,开个‘陈记桂花糖芋苗’。”陈静说。
http://news.longhoo.net/gb/longhoo/news/nanjing/shehui/userobject1ai1015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