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单位及个人:
作为国家加强汽车节能管理的重要内容,GB 22757-2008《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标识》自2009年发布实施以来,配合《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标示管理规定》等相关政策,在引导消费者购买低能耗汽车和促进汽车节能技术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适应我国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更好地满足政府管理和消费者对标识的信息需求,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要求,于 2012年7月正式启动了轻型汽车能源消耗量标识标准的修订、完善工作,在原有汽油和柴油车辆燃料消耗量标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标识适用范围扩展至新能源汽车,并将标识名称由“汽车燃料消耗量标识”相应变更为“汽车能源消耗量标识”。
为使能源消耗量标识获得更加广泛的认知基础、图案界面更加友好、信息更加丰富,特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汽车能源消耗量标识外观作品。
关于此次征集活动的具体要求和详细信息详见附件。
联系人: 保 翔 联系电话:138 2039 3931
传 真:022-84379269 电子邮件:baoxiang@catarc.ac.cn
二零一三年八月五日
附件1:汽车能源消耗量标识外观设计征集方案
附件2:现行汽车燃料消耗量标识样式
附件3:投稿单位/个人信息表
附件1:
汽车能源消耗量标识外观设计征集方案
征集活动背景:
GB 22757-2008《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标识》自2009年发布实施以来,配合《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标示管理规定》在引导消费者购买低能耗节能汽车、促使汽车制造商开发更加节能的车辆、推动汽车节能技术发展进步、促进我国汽车保有结构向低油耗节能车辆转变、从总体上降低我国汽车燃料消耗量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汽车市场结构的变化,原有标准需要扩展所涵盖车辆的范围,完善、增加表示表达信息,从而进一步满足政府、消费者和企业的信息需求,为此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12年7月正式启动了GB 22757-2008《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标识》标准的修订工作。
为使此次标准修订中的能源消耗量标识获得更加广泛的认知基础,图案界面更加友好、信息更加丰富(包括外形、尺寸、颜色等),特面向全社会征集汽车能源消耗量标识外观作品。作品要求与相关信息如下:
设计内容:
标识样式征集涉及的车辆类型包括燃用汽油、柴油的传统燃料的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和压缩天然气汽车,需要分别根据上述车辆类型的特点设计不同内容的标识样式。
1.对于汽柴油汽车,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内容和元素:
能源消耗量信息区:
市区工况燃料消耗量
市郊工况燃料消耗量
综合工况燃料消耗量 示例:
图案区:
能够体现标识和车辆特点的设计图案 示例:
2.对于插电式混合动力和,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内容和元素:
能源消耗量信息区:
市区工况燃料消耗量/耗电量
市郊工况燃料消耗量/耗电量
综合工况燃料消耗量/耗电量 示例:
图案区:
能够体现标识和车辆特点的设计图案 示例:
3. 对于纯电动汽车,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内容和元素:
能源消耗量信息区:
市区工况耗电量
市郊工况耗电量
综合工况耗电量 示例:
图案区:
能够体现标识和车辆特点的设计图案 示例:
4.对于压缩式天然气汽车,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内容和元素:
能源消耗量信息区:
市区工况燃料消耗量
市郊工况燃料消耗量
综合工况燃料消耗量
示例:
图案区:
能够体现标识和车辆特点的设计图案
设计要求:
1. 突出节能的设计理念;
2. 图案作品应能够清晰反映车辆动力来源特点(汽柴油、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压缩天然气)
3. 醒目、有辨识度;
4. 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布局合理、美观大方;
5. 作品需附有对图形设计思想的详细说明;
6. 作品需附有图形的尺寸及 RGB 颜色模式的色值说明;
7. 作品大小应控制在132mm*54mm幅面范围内(同等比例)。
投稿要求:
1. 投稿单位可为个人或单位组织;
2. 图稿作品需提交 JPG 格式的电子文档,并填写附件3一同发送至联系人邮箱;
3. 被征集的作品均须为未公开发表过的作品,并且投稿单位或个人需对投稿作品拥有著作权,不得复制、借用、抄袭他人创意,由此产生法律责任和一切后果由投稿单位或个人承担;
4. 获奖图案及相关文件的知识产权归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所有;
奖励办法:
一等奖一名,奖励人民币5000元;二等奖二名,奖励人民币3000元;三等奖三名,奖励人民币1000元;
投稿截止日期:
2013年9月20日
公布评选结果日期:
2013年9月30日前
附件2:现行汽车燃料消耗量标识样式
附件3:投稿单位/个人信息表
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 其他说明
获取更多参考信息,可查阅美国环保局和欧盟委员会的相关网站:
美国燃料经济性标识相关资料:
http://www.epa.gov/otaq/carlabel/basicinformation.htm
欧洲燃料消耗量标识相关资料:
http://ec.europa.eu/clima/policies/transport/vehicles/labelling/documentation_en.htm
http://www.catarc.ac.cn/ac/gdxw/webinfo/2013-08-29/13777314461560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