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县人民政府
关于征集西和乞巧文化艺术节会标的启事
西和七夕(乞巧)风俗是一种集崇拜信仰、音乐舞蹈、诗词歌赋和工艺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性原生态女性传统节日文化活动。每年农历六月三十到七月初七,西和各村社的姑娘们迎接天上的织女(西和人尊称织女神为巧娘娘,崇拜织女神的“巧”慧、善良)下凡,到人间来赐给自己聪明智慧、心灵手巧以及如意幸福的生活。乞巧活动分为迎巧、坐巧、祭巧、拜巧、娱巧、迎水、卜巧、送巧等多个环节。乞巧期间,姑娘们聚集在各个坐巧人家,通宵达旦载歌载舞,展示才艺。到七夕之夜,姑娘们送织女(巧娘娘)上天与牛郎相会。西和七夕乞巧活动时间持续之长、参与人数之多、程式保留之完整、内容之丰富,在全国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是中国古代七夕(乞巧
)风俗的“活化石”,是专家学者公认的女儿节。2006年10月,西和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2008年6月,西和七夕(乞巧)民俗活动被国务院增补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已成功举办四届乞巧文化艺术节。为弘扬乞巧文化,丰富乞巧文化艺术节节会内涵,现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节会会标作品。现将有关事项告知如下:
一、征集范围
面向全社会
二、具体要求
1.应征的乞巧(logo)设计图案应简洁大方、喜庆活泼,能较好体现西和乞巧民俗文化特色,具有较强的视觉艺术美感。
2.应征的作品建议使用A4幅面纸张,设计效果图应控制在8cm×8cm范围内,可以用网格的形式标明其尺寸关系;同时提供彩稿和黑白稿两种,形式可以是手绘或彩色打印,其色彩要求饱满、均匀,手绘稿力求精确。
3.应征的作品须附相关设计说明,简述其构思及所表达的内涵与象征意义。
4.应征的作品必须是原创作品,无任何抄袭,且未被运用在其他方面,且方便印刷与制作,适合于多媒体宣传。
5.应征的作品一律不退,请创作者自留底稿。
三、工作程序
1.初选。组织有关专家对应征作品进行初选,推选出5幅入围作品。对于入围作品,西和县人民政府有权进行适当修改,最终确定的乞巧节会标识,其知识产权归西和县人民政府所有。
2.展示。在全县范围内公开展示入围作品,充分征求全县广大群众的意见。
3.评审。组织有关专家对5幅入围作品进行评审。
4.审定。县政府组织征求广大群众意见、专家评审意见等,审定乞巧标识。
四、奖励办法
县政府对入围作品给予奖励,其中最终采用作品给予10000元奖励,其余入围作品给予2000元奖励。
五、提交方式
请应征者将作品纸质版一份于2013年1月30日之前送(寄)至西和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以邮戳为准。
地 址:西和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联系人:王 龙
电子邮箱:gsxhwl@yeah.net
联系电话:0939-6621519 13830948610
邮编:742100
附:西和县情简介.doc
西和乞巧风俗录.doc